本次评优活动共有局属22所中小学校参加,其中,14个学校的19位辅导员参加了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标兵的现场评审角逐。二实小的许倩和王小娟老师也参加了评审,无论是陈述展示还是现场答辩,二实小的两位辅导员老师都展示了自己辅导员工作中的追求和针对队员特点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中队体验教育活动,亮出了二实小少先队工作的水平和特色,出色的表现和精彩的展示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并以现场总分第二名和第四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标兵的称号,这样的成绩在局属学校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在祝贺二实小的老师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我们的哪些做法是可以跟广大辅导员老师分享的呢?我们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日常化的做法:
1.辅导员学习日常化
二实小的每一个中队辅导员,人手一本《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新基础教育”论》、《“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等理论书籍,我们还把个人学习、年级组学习、学校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式学习相结合,使理论学习的效果最大化。理论学习改变了辅导员的原有认识,大家普遍感到:要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要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待儿童的教育和发展;要转变工作方式,要让每一个孩子在中队建设中实现主动发展。
2.队员成长需要研究日常化
“成长需要”的研究和实践,为少先队工作的变革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起点。这个研究我们已经持续了五年,在这五年间,我们把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年级组,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辅导员老师进行了中队主题活动教育价值开发的研究。研究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从一开始的“重视需要轻视成长”,到“聚焦问题缺乏未来”,最后才逐渐“开发潜能走向融通”。因为日常化的研究,我们还形成了《常州二实小不同年级队员年龄特征、成长问题、发展潜能的分析及系列活动设计》研究成果,对各中队辅导员开展中队活动提供了借鉴。
3.少先队文化建设日常化
少先队是校园中最活跃的细胞,它以先进的思想、严密的组织、多彩的活动、丰富的实践,教育、凝聚、吸引、锻炼着队员。我校的少先队组织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分别从学校、中队、家庭、社区层面系统构建了少先队人文环境文化和少先队成长体验文化,并以体验教育为途径,营造少先队特有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正因为我们的学生工作扎根日常,所以我们的辅导员老师也养成了日常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确立了立足队员的成长需求,以活动为载体,进行中队建设、队员培养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
我们将牢记市委教育工委惠方书记的谆谆教导,努力做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做少年儿童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做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做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者,做少年儿童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者,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