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走进二实小是温暖的。而当你走进英语组,第一感觉是拥挤,因为我们的家实在小;第二感觉是分外的惬意和明媚,不仅因为我们的办公室朝南向阳,更因为这里有7位朝气蓬勃而又随和实在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为27岁)。
英语组成立至今,其发展是迅速的:从人数来看,从最初的一名教师增至目前的7名教师;从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来看,现有4位本科生,英语六级水平,另3位本科在读;从专业职称来看,目前有小学高级教师2名,一级教师2名,还有去年刚参加工作、尚处于见习期的教师3名;从个人所获得的专业荣誉称号来看,有市小学英语骨干教师2名(另有一名市教坛新秀读研去了);另外7人中还有3名中共党员。应该说综合素养比较齐整,成员也非常年轻。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既有个性但也容易相处,工作起来没有太多的框架和包袱;但年轻同样也可以成为劣势:从组内的元老开始,我们的每个人都是以应届生的身份来校工作的,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分享,没有老一辈的传统可以倚靠,大家如姐妹一样,在一起不断学习着,努力实践着,自觉反思着,共同成长着。
作为学科主任这个一家之长,既要切实管理好组内事务,更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团结和引领全组成员向着同一方向前进。在不断的摸索尝试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 重视学习研讨,提高教师素养
为了提高教师素养,我们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资源,让教师广泛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及群体素质。
1.组内研讨。
a.自主学习。教师必须要加强日常的学习,通过阅读英语报刊杂志来丰富自己的英语词汇,通过收听、收看英语节目来锻炼自己的英语听力,通过与外籍老师、同行教师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参加英语等级考试、学历进修考试来检测自己的知识水平,通过日常积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也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学习的书籍或报刊杂志,例如《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Shanghai English Star》《The 21th Century》《中小学外语教学》等,为教师们研讨提供了共同的平台和话题。
b.信息交换。通过传阅教师的教学笔记、分享彼此看到的美文佳句或教育教学理论等形式,促进彼此间的信息交换。我们还鼓励要求外出学习的人回来传递信息,比如我们每次不管谁去上海参加新基础研讨活动,都会带上mp3全程录音,回来后载入校园网英语组的文件夹内,然后大家轮流倾听学习,再在下次教研活动上交流彼此的感受。我们已经形成了“个体学习,群体受益”的好传统,这样可以最大范围地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从而丰富每位教师的信息量和提高认识。
c.互动研讨。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在一起对教学研究中的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意见。会谈中,每位教师都把看法自由表达出来,同时把支持自己意见的前提假设和条件摆在众人面前,以便接受大家的提问或向别人提问。我们曾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上课习惯、如何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话题展开激烈讨论,让大家的观点相互撞击充分磨擦以达到较为一致的认识。在教学策略的传授方面,新老教师之间互为师傅,从不论资排辈,只要谁教过这册教材,谁有自己的想法,谁就有发言和指导权。因此我们组内经常是一级对一级的互动,7个人之间根据年级的不同可以有很多种互动方式,如李佳维初次教五年级,而王蕾已教过,目前正在教六年级,那么王在集体备课时除了与六年级的老师共同研讨外,还会指导李的备课,把自己曾经的经验教训跟李分析透彻;而王是初次上二年级的课,但李目前已是第二轮执教该教材,因此李又会指导王的备课。诸如此类的相互指导枚不胜举,已成为我们组内不成文的常规。(图例)
2.组际研讨
教育是不分家的,各门学科应形成合力,更科学有效地开展有关活动。我们英语组与其他学科或部门的结合互动还比较频繁,如与学生发展部结合开展“跳蚤市场”(内设英语跳蚤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运用语言;与音乐组合作联手搞学生的英语歌咏比赛,由英语老师负责选歌曲教歌词,音
二.重视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1. 制度建设
(1)备课制度:在“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下,改革备课方式和备课管理制度,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在此基础上骨干教师可申请备课免检,以便有足够的时空进行思考和创新。而三年之内的新教师则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度加工,重新整理,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增强研究和实践反思的意识。
(2)听、评课制度:我们每个英语教师的课堂都是开放的,互相听课、评课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同年级组老师每周至少互听一次,即听即评,可能的话再上重建课。也会针对某个主题在同年级里用不同的教法授课,而后大家比较优劣,直言得失。
(3)沙龙制度:利用每周四教研活动时间主要学习两项内容:一是集体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类书籍或文章,而后学习、品评、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带领下重点研读“新基础发展性研究报告集”,读懂新基础的内涵和发展,更好地指导今后几年的研究实践)。二是轮流阅读有关专业知识类的报刊或文章,以扩大知识面,更多更快地掌握英语知识。有时围绕课题研究或当前出现的实际情况,组织系列、专题的研讨活动,发现问题,共商研究对策。
2.质量监控:
(1)定期检查:每月定期检查各位教师的备课情况,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情况,教学反思和重建情况等,检查后及时总结反馈。
(2)形成性测试:每月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从口头或笔头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及时作好质量分析,在同年级和大组内进行交流,并根据测试情况对教学方法及时作出调整。
三.重视人文建设,提高生命质量
1.重视成员人品素养的提高,给予不断的熏陶和榜样
现代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内在发展,越来越呼唤高素养的人本品质。作为组内的领头羊,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从自身做起,要求自己诚挚地对待组内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心换心,同时注意在言语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并且样样事情身体力行,做事时首先考虑别人的感受,具有大局意识。我们的宗旨是:要想工作,先学会做人。一贯以来,英语组的老师都给人以“随和、大气、高素质”的印象。
2.重视每位成员的身体及生活情况,给予真诚的关爱和照顾
大家经常交流彼此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身体健康情况,一人有问题,其他人帮着一起出谋划策。我们特别关心新教师的生活状况,像大姐姐一样地去关爱他们,有时还帮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与生活,同时更热爱我们所在的团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举例:探视生病住院的李佳维、照顾袁洲贤等)
3.重视每位成员的心理健康,给予及时的疏导和鼓励
我们还经常化的与本组教师谈心,通过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如发现偏差及时释疑、纠正,消除他们的种种顾虑。真正需要批评时则根据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或委婉或直言提出。平时还是坚持以发掘优点为主,不断地鼓励和肯定他们。我们还特别擅长在繁忙的事务中制造轻松幽默的气氛,使
4.重视每位成员的教学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在教学上我们给自己立了不成文的规矩:除了每周集中讨论整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外,每天必须认真指导新教师明天的教学工作,使他们心里感到踏实。为此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们经常会到晚上8、9点钟才回家,如果哪天因事耽搁了,彼此心里都会很不踏实,并没有任何人要求我们这样做,完全是我们自发自觉的行为。
作为组里年龄较长的教师,我们非常愿意从自身做起,给大家创设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工作与心灵环境,因为我们想,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内在需求,才能培养出有创意、个性化的一代教师。
墙内开花似无香,却未知已飘香于十里之外。我们的团结、融和早已为外界所知,甚至不断有人慕名前来英语组应聘,“不为别的,只为生存环境好”。是的,我们的物质条件在同类学校中并不是最富有的,但我们的内心是充实而又温暖的。我想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新基础教育”,因为它提倡以人为本,注重生命质量,它的到来确实使我们忙了许多,但又忙得不空洞。几年来我们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更新,思维水平和综合素养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新基础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价值取向,真正让我们体验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与欣喜。
7个人蜗居于十几平米的小办公室内,要说不拥挤那不客观;7个人要承担起全校的英语教学任务,要说不辛苦那也不现实。但我们的心不累,我们彼此关爱,相处融洽,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虽然个体优势并不都十分突出,但团结就是力量,短短几年之内,我们凭着努力协作,多次获得了局级和市级的“巾帼示范岗”、“优秀教研组”等荣誉称号。我们越来越珍爱我们的这个家了,因为能生活在这样民主、和谐、温暖的团队里,既是我们的幸福,也是我们的骄傲。
这就是我们的家,欢迎您常来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