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建设>>国家课程>>科学>>科学实验室>>实验教学>>文章内容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08-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潘亚清

[设计说明]

一、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苏版小学《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5课内容,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研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本课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的课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比赛“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明白改变物体形状,增大空间、在水中加盐等方法能使物体浮起来。第二部分通过活动“如何使鸡蛋浮起来”让学生讨论、想办法,既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积极思考,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第三部分归纳总结,得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并根据学到的方法,在生活中验证、运用,保持对科学现象进行研究的兴趣,乐于探索的愿望。

二、对学生的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空间、体积、密度等专业知识,但根据生活经验已有了一些的认识:比较轻的、像船形的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并且在课外书上已了解到在水中加盐可以使沉在水中的物体上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知识与技能

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或水里加盐能增加浮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玩中学”的探究乐趣,并产生课后继续研究相关问题的兴趣;

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铝箔)、泡沫板、生鸡蛋、土豆、食盐、回形针若干、塑料潜水艇学具。

2、学生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铝箔)、泡沫板、硬币若干、生鸡蛋、土豆、食盐、潜水艇(按教学进程逐步下发)。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到实验台上的物品了吧?噢,大家会想,这些物品好熟悉呀,还记得把这些物体放进水里的情形吧!对了,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物体来进行研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问题

1、提问:你们还想用这些物体研究些什么问题呢?

2、学生自主提出研究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泡沫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橡皮泥为什么沉在水底?我想知道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有什么作用?怎么让橡皮泥浮起来?……)

3、师生共同确定研究问题。

①整理问题。

②确定研究问题: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重要,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一下全部研究出来,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如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好不好?

三、探究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一)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1、提问:橡皮泥放入水中的时候是沉还是浮的?(沉的)那你们说用什么样方法使它浮起来呢?

2、学生预想推测:(可以放在泡沫上;可以捏成船形;可以捏成半空心的球状……

3、你们想出来的这么多方法,很好。下面就请根据你们的想法设计实验,比一比谁能在最短时间内,使橡皮泥浮上来?浮上来之后,请你在橡皮泥上放回形针。在橡皮泥不沉的情况下,看看谁放的回形针最多?(此处设计可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增大的空间大小的关系)

4、学生实验(比赛开始)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记录卡(可画图描述)

1) 我想用什么办法使橡皮泥浮起来?

2) 浮上来后装了多少个回形针?

3) 如果没浮起来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自我反思、调整,再探究)

____班级____ 记录:_________

5、学生边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卡。

6、交流实验结果,评出获胜者。(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点,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装回形针多的原因:改变形状、增大空间;空间越大,载重量越大)

(二)探究土豆和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方法

1、提问:橡皮泥可以捏成各种形状,使它空间变大。如果把土豆放入水里,怎么能使它浮起来呢?

2、学生预想、推测:(可以把土豆挖空……

3、教师鼓励,让学生分组试一试。

4、学生分组活动、汇报。

5、那如果想让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该怎么办呢?(激发学生认知矛盾及思维、新的科学探究又开始)

6、小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设想。(把鸡蛋煮熟了、我家腌的咸鸡蛋是浮在水面上的……)。

7、介绍死海有关知识(播放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

8、教师:往水里加盐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下面大家就自己模拟制作一个死海,看鸡蛋真的能浮起来吗?

9、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10、小组交流(认识到水中加盐能增加水的浮力)。

(三)探究物体沉浮的奥秘及应用。

1、研究潜水艇

①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潜水艇吗?知道潜水艇的哪些事情?潜水艇真的有那么神奇,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吗?请你亲自来试一试。

②学生分组玩“潜水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③学生讨论、交流: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道理(引导学生说出潜水艇里面灌进空气,重量变轻,就会上浮;灌进水,重量变重,就会下沉即可)。

2、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沉浮的性质?(可结合教材上面的图)

3、提问:我们都知道船是浮在水面上的交通工具。那船在什么情况下会沉到水里呢?4、引导学生课后自行探究。(课堂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活动中捕捉学生新的问题激发并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更大的空间进行主动的科学探究。)

[板书设计]

5、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沉在水中的物体

使它们浮起来的方法

为什么

橡皮泥

捏成空心、碗形、船形、放在泡沫上(图)

空间变大、增加浮力

土豆

挖成空心、加盐(图)

空间大、重量变轻、浮力变大

生鸡蛋

在水中加(足够的)盐(图)

浮力大变大

潜水艇

把水抽掉(图)

重量变轻

(自由研究)……

……

……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