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
年级:三年级 |
班级:4班 |
人数:47 | |
学科:科学 |
课题:《测量》 |
教师:谭夏 |
日期:2007.5.28 | |
一、教学目标: 1. 利用实物投影,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通过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水的体积,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巩固正确读数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量筒。 2. 从生活实例中,感悟用工具测量的精确性、必要性以及实际生活中需要精确测量的意义。 3. 通过测量一片树叶的面积,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了解估算的方法,体会估算的意义。 二、目标制定依据: 1. 教材分析: 《测量》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中的第二课,前一课内容是观察。观察与测量是收集证据的基本的也是常用的手段。本单元将这两种方法合在一起进行介绍,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对这两种方法而言,观察是测量的基础,测量促使观察更加准确。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观察是学生首选的,最便利的,使用自身感官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形式。本课起于观察,而又精确于一般的观察,从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角度,在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中,通过追求科学、客观的观察结果,将观察引向精确化、技术化,促进学生逐渐学会规范地进行科学探究。 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1.由观察形成认知冲突,引入课题《测量》;2.交流生活中用工具测量的实例,体会精确测量的意义;3.借助多媒体,指导正确使用量筒;4.通过测量树叶的面积,了解估算的方法和意义。 2.学生分析: 从认知结构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有了一些知识的储备,如他们熟悉的用尺测量长度;用天平、称等工具测量重量,但是对于其它的工具测量虽然也接触过,但平时却用得较少,难免有些陌生;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自己梳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也有欠缺,所以可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让学生回忆起更多的精确测量的工具,这样更加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精确测量的实际意义。 另外,需要老师科学的指导,适当加以点拨,让他们把所学知识组成有结构的网络,灵活迁移所学知识,比如在使用量筒读数的时候,就需要借助除法的意义来分析,在这里,稍加引导,学生便可以豁然开朗。 从方法技能分析:三年级学生接触了近一年的科学课,科学课的基本常规也已形成,而且他们大多数思维较为缜密,能够在实验前先思考,再动手;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对实验的结果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大大提高了科学实验课的质量和课堂效率。 教学用班情况分析:三(4)班整体同学课堂规范很好,学习科学的兴趣,科学探究能力都较好,尤其是一些同学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对问题的判断力,理解力表达能力都很强,并且课堂上的回答,都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引发他人的思考。所以课堂上可以利用学生的优势资源,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的交流、合作、实验中都能满载而归。 三、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一组相交线段,100ml的量筒一个,500ml量筒一个,220ml牛奶一袋 学生探究材料:100ml(7个),50ml(5个),搅拌棒,3个烧杯, 教学重点:1.学会正确使用量筒 2.了解估算及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 导入新课---由认知矛盾产生思维冲突,引入课题《测量》 |
1出示两条相同长度的相交线段。请同学观察比较他们长度。 2.教师板书: |
1. 学生观察 2. 学生汇报自己判断的结果。 3. 学生用尺度量。 |
由观察一组看似长短不一,但实际却等长的线段导入,一方面可以顺势导入课题,另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感官也有局限性,用工具测量可以更加精确地描述事物。 | |
二、讨论生活中的测量及用工具测量的意义---进一步体会用工具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实际意义。 |
1.由生活中的买菜引入用称测量重量的必要性。 3.谈话: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还用到哪些工具来测量?借助工具帮助我们测量,有什么好处? (钟,表---时间,温度计---温度,肺活量计---肺活量,测力计---力,) 4.为什么我们往往都需要精确的测量呢? 5.总结:很多时候,精确测量可以让我们更加公平,可以避免很多重大的损失,提高我们工作学习的效率和生活的质量。 |
1.学生思考,汇报。 2.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3.学生思考,交流。 |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思考用称测量的意义,也可以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更多其它的用工具测量的实例,逐渐思考、体会用工具测量的实际意义,这是本环节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精确测量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生中的差异资源,让他们在倾听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 |
三、学习用量筒测量---学会正确使用量筒并会在生活中应用 |
(一) 准确读数 1.出示一杯水。谈话:我们要准确测出这杯水有多少体积,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 2.教师演示把水倒入水中,借助多媒体,请学生试着读数。 3.总结:水在量筒中呈现出凹的形状,我们读数的时候,眼睛视线应该与平面凹下去的相平。 4.实验要求 5.交流实验结果。利用多媒体。 (二)小小检测师 1.呈现一包牛奶,请同学实际检测体积是否与包装上的说明一致。 2.谈话:我们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
1. 思考、回答。 2. 尝试读数。 3. 学生实验 4. 学生读数。 5. 集体测量 |
此环节集中指导正确读数的方法:先观察再思考,最后再读数。然后再利用小组合作分工,让学生亲自测一测,掌握用量筒测量的要领。 小小检测员这个活动是在正确读数的基础上设计的,意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 |
四、测量树叶的面积---了解估算的方法及意义。 |
1.出示一片树叶。 2.谈话:你想办法算出这片树叶大约的面积吗? 3.举出生活中的事例。 3.总结:有时候,想我们现在这样无法精确对事物作出精确的测量,或者没有必要对事物作出精确的测量,就要采用估算的方法,但是估算也是有依据的,有方法的。 |
1. 思考、讨论。 2. 学生实验。 |
通过测量树叶的面积,生活中估算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方法,知道估算也需要以一定的标准为参考,从而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和它与精确测量的区别。 | |
五、反思与重建 |
|
|
| |
《测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08-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