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建设>>国家课程>>科学>>科学实验室>>实验论文>>文章内容
我看到了智慧在闪烁---谈《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08-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刚刚踏进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就像一颗刚刚探出头的小苗,边适应课堂教学环境边寻找专业成长的契机。很快,我发现我们周围有一个有利于我们年轻教师成长的好环境。这是一个智慧的团体,它虽不庞大,但却很团结、和谐,而且充满着浓浓的研究气氛。成长在这里,感受着他们因智慧而焕发出的无穷魅力,也感染着我主动地去寻求智慧。这个优秀的团体就像一方沃土,孕育我从一名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一名专业科学老师,把我一开始对科学课堂的种种顾虑转化为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科学奥秘的无限热情,让我享受到职业的幸福,也激励着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挑战和创造,寻求自身的飞跃式发展。

在我执教市级研究课《空气的性质》时,几位老师沙龙式的研讨,充分挖掘了这节课最大价值。他们就像一个个智囊团,在思维的碰撞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看似普通常态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无不折射出他们对教材把握、教学环节有效设计、课堂预设等方面高超的教学研究水平,处处闪烁出他们的智慧。不仅让我看到了智慧之花开放的惊人之喜,也让学生品尝到了智慧之果沁入心田的滋润之感。

一、做一做,让实验的价值扩大化

苏教版四年级教材在让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性质时,主要提供两幅实验图,外加两个问题,仅仅就这样一些简单的素材而已。对于刚刚接触科学的我来说,面对如此简单的画面真有些犯愁。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这些书面的素材变得鲜活起来,怎样才能让这样的素材成为活生生的有价值的课堂资源,怎样让它们变成能够促进学生动手实验、积极思考的学习资源。这节课的实验设计环节,让积淀在我心中的疑惑和问题找到了满意的答案。实验一开始,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能让这团纸不湿吗?这是一个尝试的过程,但却最好的、自发的触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纸不会湿或者湿了”。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推测出这和空气有关,然后经过学生的思考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原来是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到这里为止,实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学生借助实验,对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有了清晰的认识。可是实验设计并没有到此结束,我觉得设计的智慧在于从事物的反面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你能想办法让这团纸变湿吗?这个问题设计的恰到好处,充分利用实验的素材,发挥学习资源的最大价值。同时促进学生在刚才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逆向思考,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对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这个性质得到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常说真理越辩越明,我觉得课堂设计也是这样,某个教学环节的价值发挥的越大,学生的思考就越丰富,越深刻。

二、画一画,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

科学课上处处充满着问题,随之,也充盈着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思考。科学课堂就是在这样理性思考中,让学生一次次地超越自己,形成新的认识。可是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用流畅的语言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吗?他们能够有条理地反思自己思考的过程吗?可能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比较困难的。那么,怎样让学生的思考过程留下痕迹?怎样将他们的思维展现出来呢?《空气的性质》这篇教学设计智慧地巧用画示意图的方法,三次使用简图,将学生思考过程一目了然的展现出来,既帮助解决学生思维存在的障碍,又让学生继续思考找到了依托。

当让学生预测:瓶子里的气球吹气后,会是什么情况时?有人说很大,有人说有点大,还有人说一点点大,又有人说吹不大……,这些很难量化的模糊语言怎能表达学生不同的思维呢?此时,设计的智慧告诉我借助示意图来帮助学生表达。于是学生呈现出一幅幅并不成熟,但却代表着一个个灵动的思维的创作示意图。

实验后,学生又展现出蕴涵着学生观察与思考的真实的一幅实验简图。

这时候前后两幅图一对照,学生自然已经开始主动寻找气球吹不大的原因了。由于刚才杯子里的纸团没有变湿的实验知识迁移,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空气占据了空间,导致气球吹不大。设计的更高明之处让学生用图画一画你是怎样想的,是哪部分空气占据了哪部分空间?学生各种各样的图又一次展示出他们的精彩思考:

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用一个简单的图示,却能彻底展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将学生的思维借助图这个可感可知的载体将其物质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这是多么智慧的设计啊!

三、玩一玩,让课堂的结尾持续化

同课堂教学导入一样,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在整节课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一堂课往往都是以对这节课做个总结性的评价结束。比如我们往往会问学生:今天学了什么?今天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但是这节课,开放的结尾,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不同性质,很自然的用恰当的方式将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拓展,直接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结尾时,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装一袋空气,玩一玩。至今,学生那兴致昂然,轻松欢快的学习状态和智慧迸发的精神面貌还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结尾片段

师:我们上课猜谜语的时候,同学们都说空气到处都有,对吗?

生:纷纷点头赞同。

师:那你能抓一把老师看看吗?

生:立即伸出小手,抓空气,抓到的同学还得意洋洋的举高拳头,示意老师看。

嘴里嘟哝着:我抓到了,抓到了。

师:(微笑)好,同学们都已经抓到空气了,可老师却看不到你们手上的空气,你能想个办法让老师感觉到你抓的空气吗?

生:老师,我有办法,你能给我个塑料带吗?我想用塑料带把它装起来,让你摸一摸。这样,你就感觉到了。

师:(点头赞同)你真会想办法,老师也想到了这个好方法,帮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塑料袋。现在你们拿出材料里的塑料袋来装一装。

生:(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拿出手上的塑料袋,迫不及待的开始装空气。

师:好,把你们装的空气给老师看看。

生:同学们纷纷举出手上装的一包空气。

师:现在,我们把这包空气抛一抛,拍一拍,压一压,体会一下手的感觉?

(2分钟后)

1:我们刚才把这包空气往上抛一抛,发现它像气球一样。

师:往上抛,发现它能飞起来,说明空气有什么特点啊?

其他学生补充:说明空气很轻。师板书。

2:我们在压这包空气的时候,不小心把它压破了,发现空气流出来了。

其它小组也附和:我们也是的,空气出来的时候像风一样。

师:对啊,说明空气可以流动,风的形成也与空气的流动有关。

3:我们组把空气扎紧了,然后再压一压,手一压下去,发现塑料袋又鼓起来了。

4……

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很多真实的体会和有趣的发现就这样一点点地涌现出来了,

智慧的设计也让学生萌发了智慧的种子。

身处智慧之谷,闪烁的智慧,像是在前行路上,给与我光明的点点星光。只要

有它,脚下就有方向;只要有它,未来就有希望。闪烁的智慧,又像一大树,在

枝叶之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启发了师生一起携手共同走向魅力的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