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建设>>国家课程>>科学>>科学实验室>>实验教学>>文章内容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08-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年级:三年级

班级:

人数:46

学科:科学

课题:认识液体

教师:谭夏

日期:2008.5.27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液体在颜色、形状、味道、气味、透明度、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2能够利用感觉器官,观察比较,认识常见液体颜色、味道、气味等特点。

3能够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分析比较,认识常见液体轻重、粘稠度等特点。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三课。本课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全面认识液体的多种性质。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性质;并且学会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表述出来,愿意和同学合作与交流,大家在一起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通过大量的亲历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液体的多种性质。这节课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加突出了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活动规律,以学生为主开展简单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交流得出结论——课后扩展的研究。

2.学生分析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过《认识固体》《把固体放到水里》,他们已经学会从不同的方面认识固体的特点,学会用观察分析的方法综合认识固体的特征。学生在学习把固体放进水里沉浮这一现象之后,为学生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全面认识液体的特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3)班班级成员的构成相对比较特殊,男女比例为21,比较容易躁动。在倾听习惯、合作意识方面还需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关注。另外在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方面,甚至语言的表达方面也需要悉心地培养。针对这样的情况,本节课在实验方法的设计与操作中,教师“扶”多“放”少,利用班级中思维水平较好的部分同学带动其他同学,从而提高全班同学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水、牛奶、蜂蜜、食用油、滴管、量杯、实验记录卡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式导入

5

1出示四杯不贴标签的四瓶液体。

2谈话:老师这儿有四杯来自我们生活的好朋友,你有什么办法判断出它们是什么吗?

3教师总结:对,每种液体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去辨别。

1学生观察。

2学生思考:用眼睛观察颜色、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味道。

3.学生互相猜猜,说说。

渗透本课的研究主题,同时也让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认识到液体的不同特点,为下面研究液体的特点作铺垫。

(30’)

一、

确定

主题

深入

探究(25’)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液体,根据记录纸进行观察、记录。

2这些液体除了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到的这些特点以外,还有哪些方面还有差异呢?

3今天我们重点来比较一下他们

的轻重和粘稠度。在实验之前,可以把自己的猜测先写在记录纸上。

4组织交流实验比较的方法。

1学生观察、实验、记录(比较出液体的颜色、气味、味道、轻重、透明度等特点,并且填好记录纸)。

2学生思考、讨论:

轻重、粘稠度(流速)

表面张力、毛细现象、溶解性、浮力、冰点等。

3.学生填写记录单,对四种液体的轻重和粘稠度进行预测。

4.思考方法,交流,补充,确定实验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认识液体,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比较液体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思辨能力。

二、

汇报

交流

分享

成果

(5’)

1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倾听,交流。

2学生思考。

实验后,通过充分交流实验的结果及实验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实验的能力。

开放式延伸

5’

1通过今天对液体的研究,你对液体有什么新的认识?

2小结:今天我们用观察、比较、实验的方法认识了液体的不同特点。要全面认识一种事物,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方法。

1.学生思考、总结。

2.学生思考。

提升对本节课实验方法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探究需要科学的方法,认识一种事物,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全面地看待。

板书设计

牛奶 食用油  蜂蜜

颜色

气味

味道

透明度

……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