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影片《优秀是教出来的》,我哭了不止一次,感动与感触更是萦绕于心头,久久难以平复心绪。影片中主人公罗恩.克拉克的魅力深深地保留在了心里。如此一位老师,个人认为他的非凡魅力来源于那一颗宽容博爱的心。除此,他更是一个有思想有
下面截取几点谈谈我观影后的感想与启发
1.老师首先得对自己有信心,自信自己能胜任这样一份工作。就象影片中的主人公,当所有人得知他要去教那个令人头疼的班时,都不置可否,认为他撑不了多久,而事实上,接这个班是他在得知班情后主动请缨的,看来,他一开始就自信自己能扮演好这样一个角色。不惧困难,挑战“挑战”。
2.自信不是盲目自大,自信源于对自己的充分认识,有了自信最终得落实于行动。这里,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必要。在接下这个班后,罗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访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作为老师,这个全面了解学生的一个非常必要的途径,因为孩子的很多习惯、个性都是由家庭的养成方式造成的,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凡。也正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做了这样一项工作,所以他对每个孩子的“出格行为”都能很好理解:这并不是他们的错,是他们成长的环境“成就”了他们的今天。所以,他很体谅孩子,真正能从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也因此更容易进入他们的内心。
3.帮助孩子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罗恩的第一节课不是自我介绍,而是带了两张写着“Dream big! Take risks!”的卡纸进班。如果有人只给我三个选择,我会觉得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三样东西是梦想、激情与爱。没有梦想就没有追求,没有激情就没有创造,没有爱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了颜色。所以,老师所能给予学生的不能仅是一些知识性或技能性的东西,因为知识在当今这样的社会更新的太快,我觉得,教育的起点是从感化人心开始,如果能把学生心里的那种渴望向上、向善的力量给唤醒,从之往后的教育就容易得多了,因为一个人的上进心是一台永动机,能迸发出无穷无尽的能量。所以,帮助孩子树立“我能行,我能做得更好”这样的信念显得尤为重要。影片中那个让所有老师都失望透顶,避而远之的班级,其实班级里的孩子并不笨,也不是大多数老师认为的那样无可救药,但在那样的氛围下,久而久之,连孩子们自己都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没有什么比看不到明天的希望更可怕的事情了。所以,罗恩一开始就把准了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从源头着手,希望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4.明确规则,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一开始从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开始。罗恩进班的第一天就向所有学生明确了这样两条规则:Rule1. We are a family. Rule2. We respect each other.这也是他根据观察于了解到的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的两条基本规则,一家人意味着要有集体意识。教会学生互相尊重更是教会他们怎么做人的基本要素之一。记得自己以前在大学的时候就写过一篇日记,表达的主要意思是:教育追求的首先应该是成人,然后才是成材。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按照社会的标准成为所谓的“栋梁之才”,但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与同情心的“人”,对自己负责的同时其实也是对他们负责,减轻社会负担。所谓“成人”,是指我们应该保留人类的一些优秀品质,即使我不是哪一方面的特殊人才,但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担负起我各个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我就无愧于任何人了。但现在的现状总让我有一丝担忧:孩子越来越自我,甚至有的自我到了自私的地步,对他人的感受比较漠视;孩子也越来越物质,问他们的理想都是想当老板,挣大钱,虽然天真但我听到的同时难免担忧: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在最应该有理想的年纪所有的理想却带上了物质的印记。
……
感想还有很多很多(期待下回分解),总之还是那句话:教育爱先行!但爱得有方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