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玥
“新基础教育”在我校已进入成型性研究阶段,打造特色教师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我校术科组在金秋十月进行了一次课堂实践的展示研讨活动,推动着“新基础教育”研究向着更高层次开展,为综合组的教研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0月9日上午,体育组蒋建全老师和音乐组蒋冬霞老师分别执教《轻物投掷》和《对花》。两位老师上课思路明确、结构清晰。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体现出教师良好的个人专业素质和对课堂的调控能力。体育课上,蒋老师运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创编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音乐课上,蒋老师示范到位,丝丝入扣、层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把六年级学生带入一个声美、音美、情美的音乐天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音乐感觉和学习兴趣。全体综合组的老师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并在课后积极反思,各抒己见,积极探讨“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下午叶伟锋校长和潘亚清老师分别对体育、科学学科进行了课堂实践的展示。两堂课充分体现了新基础教育理念,叶校长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巧妙利用神奇的泡沫板让学生进行单、双脚跳的练习,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真正体现出快乐体育。潘老师从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安排《光的行进》的教学内容,运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大胆实践,积极参与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大组交流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断地经历科学体验与感悟,不断获得科学知识与发展。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是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试验田”,专家组的评课、指导有如阳光雨露使术课组的老师们在新基础的沃土上不断汲取营养,共同耕耘并收获着。四位上课老师在课堂实践中“磨练本领”,听课的教师在研讨中“求得真经”,并在聆听中不时与专家展开互动。专家组成员高屋建瓴的评点使参与研讨的教师受益匪浅。专家们首先对综合组各学科所涌现出的教学骨干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学科组进一步共享和发展优势资源,使群体教学能力更和谐、均衡发展。针对课上呈现的问题,专家对术科组后期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小微教授指出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应渗透在学生的整体感悟中,知识的相隔化、碎片化不利用学生主动学习,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类单元重在设计,教师要有结构意识,打破原有思维模式,重整教材。徐冬青教授则指出术科的小组学习的效率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术科组要继续加强对小组学习的探究与实践,小组学习的问题生成的空间要大,生成上要有层次。
“扎根于课堂教学,打造特色教师,推动新基础教育更深层次发展。”是专家们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每一位术科组老师后续研究和实践的努力方向,大家纷纷表示:“新基础教育”后续的研究一刻也不能放松,时刻以“精、特、美”来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和“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上有更大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