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幸福地享受阳光
发布时间:2008-05-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实小

幸福地享受阳光

——记新基础教育课堂普查之语文篇

李琳珺

200852627日两天,我校迎来了为期两天的“新基础教育”课堂普查研讨活动。华师大课题组的叶澜教授和李政涛博士一行亲临我校进行语文学科的现场指导。两天中,语文学科共呈现了25节课,涉及的课型丰富,包括已集体研究过的童话、神话、寓言等故事类课型,儿童诗歌、现代格律诗、文包诗等诗歌类课型,还包含年级、教师自主进行的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等不同内容、不同文体的课型,充分体现了教师面对教学研究的开放心态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和水平。

课后,叶澜教授、李政涛博士和程丽芳老师给予了教师们及时的点评和指导,并综合听课情况,客观且具体地分析了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的现状,对语文学科组建设和教师个体发展进行了整体地把握和细微地剖析。

两天的现场听课,专家们欣喜地发现了教师的变化:对学生的分析解读能力增强了,在教学中儿童立场体现得更充分了;开放意识增强了,许多教师已把课堂的开放作为日常教学的行为习惯;文本的解读能力增强了,能努力寻找文本特点与学生能力发展的结合点;结构意识增强了,能努力建构比较合理的大结构;教师捕捉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运用资源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教师的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提升……学生总体状况好,学科基础扎实,语言流利漂亮,学习积极性、想象力被激活;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初步形成;个别青年教师的成长可喜……

除了肯定和鼓励,专家们还反馈了在“新基础教育”推进过程中我校语文学科研究呈现的问题与不足,从语文课堂的改革和教师行为习惯的进一步完善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放的重心下移、全程性、有效扎实要充分体现,不能缺乏“放出学生的问题”,结构意识有了,不能缺失学生语文能力结构;育人价值要充分挖掘,体现学科特征、文本特征、学生的多元分析……同时,学生的语文习惯要综合、系统建构,教师的教学习惯要体现时代要求。

每一次聆听专家的指导,教师们总感觉那么亲切,又那么鼓舞人心。一路接受着专家的悉心指导,一路经历着磨砺和发展的痛快,老师们都感觉自己正幸福地享受着阳光,不断成长……

本次专家组的莅临指导,是明年“新基础教育”终期评估前一次大阅兵,不仅对我校师资队伍素养的整体提升起着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我校推进“新基础教育”语文学科研究向“精特美”发展指明了更加清晰的路径和方向,对学校更好地提升“新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蜕变后的美丽

——记新基础教育课堂普查之数学篇

郑学琴

52627日新基础成型性研究课堂教学普查在二实小全面展开。数学组18位老师共向专家组展示了28节精彩的研究课,内容涉及数量关系、数运算、综合应用、平面图形及统计等等。

这些内容有些是数学组已经研究过的较成熟的课型,如数量关系、数运算,有些则是尚未涉及的领域,如实践与综合应用。在两天的时间里,专家组对28节研究课一一点穴把脉,进行了面对面的悉心指导和高屋建瓴的引航。二实小数学教师亲切、从容的教学韵味令专家组的老师回味无穷:教师不仅是在传递知识,更是在传递文化,课堂充满了真正的生命气息。数学知识的简洁美、严谨美在课堂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教研组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和日常研究渗透的全、实、深也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天来的活动,老师们更期望的是专家们高屋建瓴的引航。专家组就我校数学学科在“精、特、美”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整体结构意识的设计需要大问题的支撑,带着核心问题的互动,才能确保真正的重心下移,才是真正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互动既需要师生间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回馈反应,更需要生生个体与群体及小组间的相互质疑、补充和评价。教师更多的要做的是思考本节课的魂是什么?哪里要点穴?提升到什么程度?拓展的层次怎样?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真正以育人价值的实现为目的的生命实践的教育。聆听着专家们高屋建瓴的解剖,大家醍醐灌顶,今后的研究又有了新的方向。

进入新基础实验,数学组的每位成员从理念到行为都发生了质的改变,经历了从被动模仿到自主创新的飞跃,教材重组、整体思考、结构教学,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这个蜕变的过程长达九年,这九年中,他们付出了努力和汗水,也收获了成长和进步。或许还有许多地方不够完美,但经历了蜕变痛苦的他们每一天都将尽情在课堂上演绎生命的美丽!

共同追求“美”的课堂

——记新基础教育课堂普查之英语篇

刘娜佳

52627日两天,上海华师大专家组对我校“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普查。英语学科7名老师,共开放了三到六年级14节课,涵盖了低中高各个学段,包括词汇课、句型课、文化拓展课、复习课等多种课型。华师大专家卜玉华老师在英语教研组长的陪同下,全程参与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普查。

两天的普查活动中,老师抓住课间、中午有限的休息时间,为教师评课,在充分肯定青年教师飞跃发展的同时,也为“精特美”课堂的打造提出宝贵的建议。

在两天的活动反馈中,老师激情洋溢,她充分肯定了英语组近一年来取得的可喜变化:

一是体现在教师。开放的意识加强了,新授内容的导入、教学过程的推进、大问题的设计,都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重组教材的能力增强了,能够研究单元知识结构体系,考虑单元间知识点的关联性,对教材进行有机地整合、重组,更加有效地利用教材;学生立场更加鲜明,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设定目标,捕捉、开发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基础资源、差异资源和生成资源。

二是体现在学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有较大进步,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意义化;课堂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较高的兴趣。

三是体现在英语学科独特学科文化的形成。通过丰富多元的课堂常规积累活动,扩大学生对英语接触的视野,不断扩大词汇的输出和输入量;注重培养学生课外自主收集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拓展学生英语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注重板书的设计,每节课的重难点都让学生呈现、梳理、总结,将日常积累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落实到每节课中。

当然,在课堂上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区分与侧重,课堂中听、说、读、写中听、写的力度,以及怎样理解和处理好知识的逻辑结构、方法结构和学生的能力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英语组今后一年的自主研究发展,老师提出几点要求,英语组在理念基本明晰化,已经形成课堂的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向“精特美”要求迈进。一要丰富高年段的课型研究,加大研究的宽度和深度,做到“新基础教育”的“全”。二要研究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心理结构,让课堂更富情趣,让英语课堂体现出“新基础教育”的“美”。

专家的肯定和鼓励,让每一位英语组成员信心百倍,只要持之以恒、潜心研究,师生都将获得更大的进步。专家的分析和建议,也让每一位英语组成员跃跃欲试,进行整体梳理和反思,针对问题逐步实践和突破,将“新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中,英语课一定能带给师生更多美的享受!

看每一朵花开

——记“新基础教育”课堂普查之班队篇

王小娟

52627日,对每一个二实小的人来说都是不同寻常的,因为我们本真的课堂要再一次呈现在华师大专家们的面前。作为始终关注人的生命成长的“新基础教育”来说,班队课上学生的状态,理所当然地再一次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孩子终究是孩子,对于班队这样的形式,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于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游戏中,孩子们有了对表情有趣的猜测,并学会了关心,也有了创造游戏的精彩,并初步体会创造的快乐;通过对理想的自我设计、自我规划,孩子们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获得了在远大理想的驱动下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动力;通过组织小队对策划方案的交流讨论, 筛选或整合出集体活动方案,引导学生过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提升了学生策划的能力;通过设计毕业赠言活动,丰富毕业班学生生活,缓冲考前过于紧张的情绪,感受同学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老师的教育之恩;通过亲手制作环保购物袋,设计宣传口号,增强了学生参与环保的能力;通过对过去三年生活的回望,激发孩子自豪的情感;通过对端午节文化的研究,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通过福娃护书行动,感受学生对书籍的热爱;通过爱心行动,感受学生对身边学生的真诚关爱。十节班队课,主题选择丰富,创造精神突显,各具班级特色,彰显班级文化。

课后,华师大的专家对我们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我们的班队课体现出的鲜明的学生立场,真正关注了学生成长的需求。活动的设计具有系列性、日常性。整个活动的过程流畅、自然,学生个性明显,探究、合作、思维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同时,对我们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

一直铭记着叶澜教授对主题班会的独特、深刻的见解:主题班会要成为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不能要求孩子光说背出来的话,而是要让他们说自己心里蹦出来的话,说自己心里流淌出来的话。班会的内容应该是孩子感动了的东西,他们想说的话,不只是外面拿来表演的东西。要让班会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构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次聚焦,而不是外加东西的组合。班会要为学生创设动手与创造的舞台,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

愿用这段话与所有的班主任共勉。

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记新基础教育课堂普查之术科篇

谭夏

59“新基础”专家组对术科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调研之后,52627日两天学校又迎来了“新基础”成型性研究课堂教学普查活动。短短的两天,术科组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体育五门学科16位老师,接受了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所杨小微教授为首的多位专家的亲临指导,呈现了风格各异的34节原生态的开放课堂。本次全方位的课堂教学调研普查活动,不管是前期的教研组内热烈的讨论,还是课堂上老师真实的展现,或者是课后专家深刻的点评,都让术科组每一位老师受益匪浅。

专家组听完课后,对术科组作出了总体的评价,杨小微教授充分可定了术科组的老师在对学生、文本的解读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教学设计也体现出“长程两段式”的意识,课堂上老师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生成资源加以利用,这都体现出术科教师良好的发展态势。杨教授还再次肯定了术科组在自主探索的情况下,在“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中荣获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实属不易。杨教授认为术科有它的特殊性,术科的育人价值在于培养优雅、洒脱、有情趣的人,术科老师要大胆发掘人才,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最后也对术科组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如:在突出学科育人价值的独特性、资源开发的多元性还可以做深、做实;各学科的一部分较成熟的课型应该做精、做特、做美,以及继续发挥好“异域文化”特有的研究机制促进各学科的渗透等等。

两天的高密度研讨,术科老师在这次普查活动中不仅收获了成长、提高,更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的研究、发展目标。相信今后的术科组一路会走得更实更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