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008这一个令人振奋的崭新开端,二实小人就以满腔的热忱投入“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整体变革的实践研究中。在上学期学校对各学科、各教师全面调研、分析汇总基础上,各学科积极推荐能够较好地诠释“新基础教育”的骨干教师和精品课型。新学期伊始就以“走进学科异域”的活动方式,邀请全校教师走进课堂,学习、体悟、内化“新基础教育”的各类评价指标,以互动的平台、鲜活的资源、积极的研讨内化目标,引领教师的日常实践,提升日常研究的品质。
第一次研讨的主题是“细致研读,精心预设,关注生成”,全校教师在数学组的带领下学习“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表。数学组对这次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将活动的过程资源放大,首先进行了前移学习,由各学科分小组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重温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表,然后聚焦课堂,对照着高静老师的教学设计《千以内数的认识》,从课堂中捕捉教师的解读是否到位,重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过程的实施是否有效,紧接着就开展分组讨论,教师们聚焦问题进行现场诊断,并提出新的教学设想,在这过程中各小组派出代表与数学组交流探讨,轻松的氛围中、热烈的交流中、“他者”的视角中新的认识、新的理解互动生成。后期,各学科又组织教师进行了再度研读,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了细化,并落实到日常的研究实践。
附:《“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表》导读
关于目标设计
目标表述关键词:全面、清晰、可测评
例:《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
[过去]
1.通过找因数的活动,借助观察,引导学生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通过举例、交流等活动,发现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理解互质关系;
3.经历规律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能力和形成学习的方法结构。
[对比]
1.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发现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理解互质关系;
3.形成概念学习和规律探究的方法结构。
[解读]
过程、态度、情感目标放在设计意图中说明,要简明、清晰、可测评。
学生解读关键词:基础、困难、潜在
例《作文指导:学跳集体舞》
学生进入四下以后,在自主习作中更喜欢记事,尤其喜欢在习作中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这也反应出他们内心开始变得丰富、细腻这一年龄特点。
学生近阶段的叙事作文,大体可划分出三个层次 :两成多学生较好——叙事中经历和感受交融,经历具体,感受丰富,叙事细腻、立体;三成学生存在缺陷,在叙事中或者只关注经历,或者只关注感受,或者经历和感受相互割裂,不能交融成一体;四成多学生问题较大,有的写经历过于简单,跨越度很大,有的纯粹叙述,没有感受或者感受零星点滴。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即在表达感受时,有两成学生不会描写自己身体或心理的某些反应、感觉,习惯直舒胸臆式的“我想……”。这样给人的感觉就不够自然、真切,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分析原因,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情感变得丰富,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同步发展,自觉不自觉地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因此,我认为他们在感兴趣、有挑战的活动或事件中是有观察和体验的,关键在于不会通过适当的方式充分表达。而平时学习和感悟到的写作方法没能内化为知识和技能。我试图把以上问题作为教学中的着眼点,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集中、有效的指导,从而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激发学生习作的激情,唤醒他们的体验积累,二是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写作实践理解和内化写作方法,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教材解读关键词:整体结构、生活联系、育人价值
本课是译林版牛津英语5AUnit 4 Halloween的第一课时,单元课题是Halloween,但实际教材内容却只涉及到一家人在万圣节前夕谈论购物计划以及在商场购物的一个情景,根据我对万圣节的了解,我觉得仅靠教材上的内容,学生并不能对西方的万圣节有真正的了解,所以对教材内容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我通过大量的图片来呈现国外万圣节的节日氛围,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补充了一些与万圣节密切相关的词汇,让学生了解人们(特别是儿童)在万圣节开展的主要活动。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万圣节有更多的了解,并能用英语交流相关信息,说出自己对节日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了解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意识。
关于过程设计
关键词:师生同步 有效互动
问题开放 层次递进
分析可能 预设应对
收放有度 意图明确
走进新学期,深化新基础
发布时间:2008-02-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