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学校期末考试刚刚结束,二实小四(3)班的同学高兴地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市建设局局长、公交公司和教育局团委的领导。客人们的来访,源于四(3)班进行的公民教育研究。
原来,二实小从06年起就成为了中美合作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学校,而四(3)班更是首批的实验班级。进入实验后,他们比其他的同学更多了一份责任心,他们留心观察生活,关注公共政策问题。本学期,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限摩后公交政策的一系列变化,联系自身体验,启动了“关于常州城区公交车内环境问题的研究 ”这一课题。他们登上各路公共汽车寻访乘客和驾驶员,联系公交公司与公司领导面对面交流,从各种渠道多方查找已有政策,链接专家寻求帮助,最后细致分析,并征求各方意见,提出对公共政策的改进建议。最后把这些建议进行整理归纳后写成了研究小论文,向市政府及公交公司提出了六条建议,并把这些建议通过市长信箱递交给了常州市政府。
令同学们惊喜的是,王伟成市长在百忙之中认真阅读了同学们的建议,并立即做了批复,指示建设局和公交公司对同学们进行答复。相关部门的领导也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市建设局、公交公司、教育局团委立即联合组团。为了不影响同学们的期末考试,他们还特意查询了考试时间。于是,等28日下午考试一结束,他们便主动来到了二实小与四(3)班的同学进行交流。
建设局彭局长在来校之前认真“备了课”,他针对同学们的建议逐条回复,用富于鼓励性的语言,有根有据地,通俗易懂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政府已实行的和将要实行的政策及做法,其中包括快速公交、方便残疾人使用的与公交站台相平的车厢等新举措,让同学们从中看到了“新公交”的新面貌。他还特别赞扬了同学们的远见卓识,表示一定认真考虑和采纳同学们有价值的建议。当同学们听到自己有不少想法和市政府不谋而合时,深受鼓舞,为自己为和谐社会出了一份力而欣喜不已。公交公司孙总则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小型的讲座,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常州公交的情况:他带同学们回溯了我市公交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慢到快的历程;领同学们走近公交贺驶员,体会公交职工的辛苦;还和同学们一起展望了公交更加快捷安全、贴近大众的未来。
接下来的安排更让同学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小公民的自豪和骄傲。这些“大人物”放下手中的工作,拒绝了不时响起的手机,与同学们进行了平等的现场对话,来郑重地解答同学们心中的疑问,聆听大家的心声。同学们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向彭局长和孙总表达了对公交职工的钦佩和感谢,提出了有关“为何常州见不到双层巴士?”“有些公交车尾气影响环境,公交公司有什么打算?”“新北区个别道路上公交车站台上下车不方便”等问题,他们一一做了解释和解答。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要放学了,同学们依然意犹未尽,但因为时间关系,不得不结束了现场的对话。建设局和公交公司的领导主动留下了电话和电子信箱,欢迎同学们随时与他们联系,并邀请四(3)班同学作为全市学生的代表定期与他们进行更多的对话,开展互动活动。让我们一齐期待吧,期待小公民与他们的第二次、第三次对话,更期待通过大公民和小公民的携手,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常州拥有更和谐更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