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为了花季少年的灿烂绽放——记常州市毕业班复习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07-06-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金旭峰











走进原野,大片大片的花儿绽放了:红的,粉的,黄的,紫的……那么灿烂,那么迷人。在阳光温柔地抚摸下,又是那么尽情,那么耀眼。我不禁感叹:花儿真美!花儿绽放的季节真美!

走进校园,迎面走来的是一群六年级的学生。他们青春昂扬,激情奋发,不正如那肆意开放的花吗?是的。而这个季节也正属于他们——十四岁的花季。

时值六月,是各种花儿开得最热闹的时候。而这群十四岁的孩子们,却面临着他们人生路上的第一道坎儿——小学毕业考。因此,在这个烂漫的季节里,他们多了一份繁忙,多了一份紧张。然而走进二实小,你依然能看到他们烂漫的笑脸,感受到他们无邪的快乐。因为毕业班老师的肩上更增添了一份责任,头脑中更多了一份清醒:最后的冲刺阶段,如何帮助孩子们轻松而高效地度过呢?如何让十四岁花季中的孩子尽情地感受花开的美丽?

为了共同的目标,66日下午130,常州市毕业班语文复习研讨活动在我校拉开帷幕。来自四所直属学校和广大新北区的六年级语文教师济济一堂,就共同的话题开始了研讨活动——

一位七尺男儿带着一群六年级的孩子走进了学校的阶梯教室,在一百多位外校教师面前执教了一堂很有价值的研究课。每个学生面前是一张做好批好的试卷,教师经过细致地统计、深入地分析,罗列出孩子们错误最多、最需要提升的四类题型。评讲的过程,教师不是仅追求正确的答案,更是在错误的呈现、分析和正确思维过程的外化和交流中,追求学生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提升。促进学生在提高理解、表达能力的同时提升思维的水平。“概括主要内容→解读题目内涵→准确理解省略号的运用→联系文本想象写话”,一环扣一环,在相关阅读策略的寻求中教师引导学生沟通课内与课外,沟通平时与现在。整个教学过程是不同思维方式的交汇融通和不同解题策略的选择组合,教学过程充满智慧的碰撞和挑战。可以说,因为教学基于学生真实水平,准确分析学生前在状态,恰当把握和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质,一堂实在而深刻的复习课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真真切切的提高。

在场的听课老师和坐在课堂里的学生一样,由衷地感谢研讨课的呈现者——郦少春老师。

下午220,一位身着菊衣、一头精神短发的年轻教师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她就是代表我们二实小做毕业复习交流的马燕芬老师。让我们凝神倾听,你会听到这样几句智慧的语言:(1)评讲中让追问的力量掷地有声。让我们聆听孩子们的思维过程,给予有效的提升和有力的帮助。(2)重视试卷上教师亲笔示范的力量。身教中让学生面对考卷增加一份责任感。同时切身体会学生的困惑和障碍,从而提前作好回应的准备。(3)利用好学生的需要……在三尺讲台前,没有惊天动地的道道,有的只是第一线语文教师的鲜活体悟。随后,实验小学的丁老师也向在座的老师交流了他们在“作文讲评”中积累的经验:(1)初次讲评,自悟不足;(2)二次讲评,反思提升。

最后,教研室朱洁如老师就复习课和经验交流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她提出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复习要追求:内容简约化;习题类型化;运用灵活化;答题策略化;巩固要内化。经验的交流,理念的引领,为参加研讨的每一位毕业班教师提供了复习的新坐标。

让我们祝愿十四岁的花季孩子在我们精心地照料下,灿烂地绽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