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斜风细雨中又迎来了常州市晋升中高职称的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活动,这次考核活动的地点依然选在了二实小,这是继去年的职称评审后二实小第二次承担这样的任务,这是教育局对二实小的信任,也是众多参评老师对二实小的口碑使然。
这次参加考核的教师人数比去年增加了近四十人,一天承受65节外来教师的课是对二实小常规管理的巨大考验,更是对学生发展的有效检测。二实小正是抱着开放、学习、展示、研究这样的思想,积极地承担了这项工作。
说到对管理工作的挑战,是因为本次校长室三位校长和学科组多位骨干都要承担评委工作,而课程部三位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等6位教师都要参加考核,平日里分工负责的局面面临挑战。但是从活动的前期准备到活动当天的安排落实,都井然有序,没有显出一丝忙乱,这既显示了二实小承担大活动的实力,更凸显了二实小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责任人”与“合作者”双重角色的转换。看,课程部没有上课任务的潘慧黎、孙敏老师仔细筹划、任劳任怨,刚上完课的马美南老师一吃过饭就到选手休息室,帮着一起打汤、收拾桌椅,为其他选手提供后勤服务。听,电话铃响起,邵沪杰老师主动提醒每个上课教室卫生、学生常规的教育,作为年级组长,她还细致地提醒评委的座位、班级课务的到位情况。还有许多教师的默默支持,需要的小黑板尽管拿,要帮忙尽管说。由于选手的弃权和改换科目等原因,还有部分班级的课进行了临时的调整,王蕾老师、谭夏老师毫无怨言,主动走进教室认真地上起课来。可以说,活动的圆满正是二实小精神的集中体现。
说到对学生的检测,在经历了七年“新基础教育”洗礼的二实小人心目中,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每个学生都是生机勃勃的,每个学生都是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但如何检测学生的发展,除了测试、升学等量化的测量工具,还有没有其他的评价方式,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二实小人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指引学校后续发展的有效坐标。二实小抓住这样的契机,让实实在在的课堂说话,请来自四面八方、素不相识的、饶有经验的参评教师和评委见证,彰显二实小“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实效。为此,学校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请参评教师通过一堂课,对学生的整体状态、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课堂常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进行了评价,从发放的近30份问卷结果显示,有77.8%的老师认为班级学生学习状态积极向上,有81.5%的老师认为学生学习基础扎实,有70.4%的老师对新的课堂常规给予了高度评价,有77.7%的老师认为学生倾听、发言等方面习惯养成教育是有效的,还有66.7%的老师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抱着实事求是、研究反思的精神,这些评价既有对学校研究性变革实践带来的学校、教师、学生转型的肯定,也有中肯的意见,将进行专门的研讨,与相关部门一起制定改进策略。
一次次忙碌中,二实小人收获颇丰,有着管理经验的积累,有着研究精神的加强,有着团队合力的凝聚,有着责任人的锤炼,二实小人坚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