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常州德育先进工作者陈玉萍老师来我校进行了一次讲座,这次活动是学校党支部和团支部主办的教师职业生命体验系列活动之一,应邀来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蓝天实验学校的老师们。
陈老师激情洋溢的讲座,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团员老师们感触颇深,我们把他们的心语汇编成帖,让我们走近它,一起聆听这一份份感怀……
唐燕萍: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除了有很好的专业素养,还要学会走入学生内心,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更多地揣摩不同年龄段他们特有的心理特征。同时,无论学生个体存在多大差异性,不变的真理是:每个人都是需要鼓舞的,当学生获得的正面刺激越多,他们会更乐意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作为老师,永远不要对学生下一个不好的结论。有时,我们看似随意的一个评价,却在孩子的心上烙下了痕迹。我们所要做的,是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取成功的体验,这也要求我们带着欣赏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打量我们的学生,而不是过分的苛责。但这也不是说对学生一味的包容,教师对学生要“凶”,特别是当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自律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好的孩子时,对他们的“凶”是爱与适度的严相结合的产物。我一直认同这样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存与社会,每个人在享受自我权利的同时也肩负着责任与义务,那些准则是我们必须知道且予以遵守的,对于孩子,我们在学校能给予他们的除了知识性的内容,还要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习惯本身就具有规范性,如良好的倾听习惯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有利于孩子获取更多的信息量以便与人沟通。最初,孩子都是在我们一遍遍似乎有些不厌其烦的“唠叨”中对各种“规矩”有了认识,而很多利于他们终身的好习惯也是在他们逐步遵守规矩中养成的。
所以,老师自己不要小瞧了自己的“唠叨”,教育就是一件润物细无声的长期“灌溉”工作,不要指望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但每个朝夕的播撒都为成果绽开的那一天积聚着能量。我相信这一点,所以将一路执着播洒,正如陈老师讲的:我们都应该学会正面去思考问题,挖掘自己劳动的价值。只有肯定我们现在的位置,赋予我们岗位最高的意义,我们才会感到自己付出的幸福,从而幸福地付出。我的理解:做老师,需要一点理想主义和傻劲,既然选择了,就要无悔地走下去,尽心走好现在每一步----
张轶:同样是做教师的,一个教的是懵懵懂懂的娃娃,一个是把花季少年送进大学校园;一个刚刚走上三尺讲台,另一个已拥有二十几年的教龄。差异一定存在,而令我庆幸的是从陈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价值:
告诉自己:(1)学会自学(2)勤能补拙(3)永远比别人快半拍
面对学生:(1)学生听了你的课就会做题(2)做事惜时高效,并以这种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3)抓住学生的进步不放,不吝啬自己的表扬
一路走来,陈老师不论是面对自己,还是教育学生都要求抱着一种乐观的心态,只求做到问心无愧。很多人会说何苦呢,但陈老师是满足的,快乐的,有目标的人生是充实的,也是我们要去追求的。肯干更要巧干,让自己少走弯路,谁说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我就要告诉别人,成功乃是成功之父。
马燕芬:因为毕业班工作的原因,待我走向阶梯教室去聆听陈老师的报告时,报告已经开始约半个小时了。我怯生生地试图从后门进去,但那把厚重的大锁却严厉地将我拒之门外,我知道,我来晚了。我徘徊着脚步,从窗户边走过,望着里面满满一教室的老师,目光炯炯地直视着前方,禁不住轻轻敲了敲窗户。我打着手势,不断表达着“我要进去,能否帮忙开一开后门”的想法,一厢情愿地几分“执着”中,恍然发现这位临窗而坐的女教师不是本校的,一定是慕名而来?!糟了,隔窗面对不熟悉地形的她,我又怎能与她说得清楚这心中此刻之最……片刻的沉思后,只能硬着头皮往门走去。大门开着一小扇,我藏着脑袋,闪了进来,就坐在靠门的小椅上。
耳旁陈老师的声音逐渐清晰了。“作为一名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遇到我,遇到我这样的老师是他们的幸运。”这份鲜有的为人之师的自信与从容让我顿时肃然起敬,我轻轻地抬起头,想看清陈老师慈祥的面庞,而恰恰又缘于我的迟到,此刻映入我眼帘的却只能是一个背影,但伴随着陈老师发自肺腑的每一声铿锵感怀,她的背影却是那般端正、昂扬!我蓝色的水笔快乐地游走在我心爱的笔记本上。
“人来到世上很偶然,务必留下自己应有的痕迹。”
“一个老师光靠凶,她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我不许我的学生迟到,我第一个不迟到!只要我还能走路,我一定准时站在这(讲台)。除非……除非我起不来了。”
“我始终相信勤能补拙。”
……
陈老师动情地讲述着,聆听中我的目光不止一次地迎上席下老师执着追随的目光,目光中含着对执着的认同,饱含着对忠诚闪闪的钦佩。恍惚中,我仿佛看清了陈老师的面容。
她灿烂的笑容正绽放在那缤纷的学生丛中,引领着学生智慧地走进学习的新天地。
又仿佛看到我们亲爱的陈老师正坐在学校小花圊旁的亭子里,揣着平等,散着慈祥,与一位同学交谈甚欢,相信又一份改变正在悄悄孕育,又一份希望又将抛锚起航。
……
你听,这是陈老师特有的脚步声,循着这声音向前探望,高三的这个帅小伙正酣畅淋漓于红色篮框下的纵身一跃;这些姑娘们正甜甜地享受着午间的那个美梦。
……
我们在分享中感动,在感动中成长。好想,好想时光倒流,重回中学,走进陈玉萍老师的班级,做一回她真正的学生。我痴痴地想着,不禁笑了。怎奈时光无情,机会已失。黯然中猛一抬头又想:那就让我这个小老师朝着这样的大师去完善吧,让我把这份幸福感传递给我亲爱的孩子。此一想,不免豁然开朗起来了。
……
陈老师来了,又匆匆地走了,但留下的却是我心中串串丰盈之体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