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课堂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体现学科本色
老师要从数学学科本色角度设计40分钟的课堂教学。现在我们的课有许多混沌模糊之处,比如上午贲友林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其中有很重要的数学基本元素,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圆形物体,钟面等充其量看到的是圆面。教材有一句话很重要:圆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今天的课没有明确解决这个问题。贲老师从做陀螺中让学生学习圆的知识很好,但在顺其自然的过程中还要凸显数学本色。比如:“在圆上”这个概念虽然在教材上没有出现,但在学生用圆规作图后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观察讨论今天学的平面图形与以前学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画出来的圆把硬纸分成了哪两部分?老师再很自然地在圆内和圆外点两个点,请学生说说这两个点分别在哪里?紧接着在圆上点一个点,追问:这个点在哪里?这样就使学生对“在圆上”这个概念有清晰的了解,而不是今天课上老师的直接告诉。“在圆上”这个概念清晰了,那么半径、直径概念的得出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 体现学习本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体现学习本色很重要。今天的四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习本色,因为学生在课上始终处于紧张学习的状态,而且每次活动几乎都在预设目标上获得了成功。
三、 体现教学本色
课堂永远离不开老师,老师在课堂上的本色是为学生成功有效的学习提供到位的服务。本色应该体现在一个过程中,是从不懂到懂,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非常欣赏徐斌老师上的“小数的认识”一课,40分钟,非常有效,做到了当堂认识、当堂训练、当堂巩固,成功地引领学生对小数当堂认识,用各种方式当堂练习。如果我们每一堂课都达到这一水准,就能做到轻负担,高效率。我们有些老师很不看重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游离目标的花架子的东西占用了学生许多时间,而老师没有感到犯罪感。
老师现阶段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让学生当堂认识、当堂训练、当堂巩固。
数学老师在钻研教材后要非常认真地做好三件事:确定内容、选择方式、分
配时间。把这三句话看作每一堂课教学的最底线。当然时间分配要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根据生成的具体情况作微调。
2、 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课堂上有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一细小的环节可以成为衡量本色课堂的很重要的准绳。博小的戴霞老师在上“找规律”这一课时给了学生许多独立思考的时间。
3、 要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
课堂上老师能否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是很重要的。现在许多课堂学生交流不充分,走过场。为保证学生每节课有独立思考交流的时间,备课设计时难度不要过高,建议:内容减少一点,难度降低一点,教学形式朴实一点,使得学生交流充分一点。
4、 要培养自己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资源包括错误资源的能力。
能捕捉生成资源,并迅速地判断价值,科学地调整教案,这是彰显本色课堂很重要的一点。徐斌老师在上“小数的认识”一课,一开始的分类环节,学生就提出了可以分成整数、小数两类,把新课的知识点一下子就说出来了,这时徐老师不慌不忙,处理得很到位。
5、 关注弱势群体。
在贲老师的课上,许多学生很活跃,一个问题出来,学生总是喊“我来我来”,
但老师总是请那些没有喊“我来”的学生发言,有一次还专门跑到后面请一个不举手的学生上台讲。
6、 能体现“顺其自然”。
能体现“顺其自然”是最高水平的本色课堂。我们老师要走出“套路教学”。提倡课要“简约而不简单”,反对“复杂而又肤浅”。当然顺其自然的课离不开精心设计和不断反思重建。
例:“3的倍数”
(1) 在数表上圈第一行数中的3的倍数。
(2) 请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接下来怎样找3的倍数。(学生迁移找2、5的倍数的方法,认为只要再竖着找,)
(3) 请学生睁开眼睛看一看,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发现不都是,不过个位是3、6、9,十位也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4) 接着在第二、第三行找,再找规律,学生发现这些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的和都是3的倍数。
(5) 找反例。
(6) 建议学生可以用毕生的精力来寻找反例,但到现在还没有人找到,到初中学了代数以后可以用朴实的方法来证明。
再例:“乘法的初步认识”
(1) 口算
1+1+1 2+2+2+2 3+3+3+3+3+3……
(2) 观察
特点:全是加号;加数很多;每一个加数都相同。
(3)举例
学生模仿举例,举出符合三个特点的算式,越复杂越好,并告诉学生无论写得多复杂,老师都能很快解答。
生:(迅速地说)我的算式是5+5+5+5+5+5+5……
生:(群情激奋)他说得太快了。
师:你能不能换种说法让大家很快地写下来。
生:13个5。
师:现在能不能写下来呢?
生:能
师:和学生一起恭恭敬敬地写算式,写了3个就停了,告诉学生答案是65。
生:(惊讶)
师:谁再举一个复杂的。
生:7+7+7+7……,(稍停,若有所悟)14个7。
师:认真写了几个告诉学生答案是98。
生:(佩服)
(4)新授
师:我们一起学习,你们的本领会和老师一样大,甚至会超过老师。刚才你们写得累不累?
生:太累了。
师:我们只要写两个数就能表示这个加法算式。第一个算式写的时候一个数可以写5,另一个数写什么呢?
生:写13
师:你怎么知道写13?
生:是13个5相加。
师:那第二个算式呢?
生:一个数写7,一个数写14。
师:中间的符号还写加号吗?
生:对,还写加号。
师:好,就写加号。(板书)可不对呀,5加13是18,4加14是18,怎么可能是65、98呢?
生:老师,不要紧,我们心中有数的。(童言无忌!)
师:好,我们心中有数的,知道这个加号和原来的加号不一样。但我们班上的学生有数,隔壁班上的学生心中没有数啊!怎么办呢?
师:为了区别这个加号,我提个建议,把加号转半圈。(精彩啊!)
转了半圈后它不再读“加”要读“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算式。
(5)练习
(整理:马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