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盐城之行——江苏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发布时间:2006-04-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彭小娟


4月18日,张林主任和我参加了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非常兴奋。我想能被推选到省里的课一定非常精彩,能学到很多。带着兴奋与期待,我们乘上了开往盐城的汽车。活动从19日下午开始持续到21日上午,我所听的1-3年级的14节观摩课果然如我所想的那样:14位上课教师各具特色,14节教学活动精彩纷呈。省里组织如此规模的活动不仅是为了评出一、二等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一线教师通过这14节课,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在这14节课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以下几点:

一、 课堂成本低

所谓课堂成本,并不单指是为课堂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而是课堂效果与投入资源的比。关注课堂成本,是“经营”课堂的基础。课堂效果好而资源投入高昂,是不切实际的教育行为,不值得提倡。但是在以前,我们常常会为一堂公开课击节叫好的同时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此“精美包装”的课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太高,不适用于平时的课堂。而这一次听到的课,大多抛弃了花架子,显得很实在,许多好的设计可以直接拿到我们平时的随堂课上来用,却不需要兴师动众的准备很多外在的东西。

二、教师语言精

有些教师常会在备课时不厌其烦,讲课时罗里罗嗦,结果讲了半天学生还是云里雾里。这次的观摩活动我感受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比如无锡师范附小的杨晨老师的语言,十分得清晰严密,没有多余的一句话、一个字,对练习的指导也是非常得细致到位。课很扎实,却一点也不枯燥乏味,概念清晰,教学环节流畅,让人感觉非常舒服,让我感觉这就是“如水的课堂”。再比如连云港市赣榆县华杰试验学校的祁志昌老师的语言非常幽默,尽管他是被安排在下午4点多才开始上课的,可学生却被老师那具有“挑逗性”的语言能引得上窜下跳,欲罢不能;下面听课的老师也由于他风趣的语言忘却了赶路的疲惫。这样的课堂就进入了新的境界。

三、情景设计巧

问题是数学的载体,而设计一个好问题则更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疑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再通过释疑、解决问题等环节,使学生实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目标。比如南通市通州试验小学丁爱萍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设计就非常巧妙。在教学1元=10角时是这样处理的:小猪和小狗每人都得到了一个红包,小猪很得意,它有好多张。小狗哭了,只有一张。小朋友帮小狗看看呢(是1张1元的人民币),再来帮小猪数一数(是10张1角的人民币),你有什么话对小狗和小猪说吗?揭示1=10角。小马也得到了一元。(出示信封)里面的纸币是相同的,抽一张认认。(是5角)一共几张呢?为什么?师全部抽出确认。小猴子也得到了一元钱,(出示信封)里面的纸币也是相同的,抽一张认认。(是2角)一共几张呢?为什么?小朋友在有趣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1元=10角,并对此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四、师生感情真

在教学过程中,14位老师们都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他们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情感。宿迁市实验小学的朱素玲老师还对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等非常关注,从这小小的细节中,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

如何把这些好的值得学的东西转化成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我还有很多路要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