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务公开>>通知公告>>文章内容
第六届新竹科技节
发布时间:2004-10-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潘老师

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对科普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为创建“体验教育”特色学校,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动手、动脑的乐趣。我校将开展第六届新竹科技节系列活动,以此来促进我校的科普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本届科技节组委会将根据江苏省、常州市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要求,结合我校科技活动开展情况,本着“面向全体,注重实效”的思想开展本届活动。为了做好本届科技节活动组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活动时间:2004年11月1日——11月30日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主题:“身边处处有科学”

活动口号:“体验科学、体验创新”

活动内容:

  一、科普宣传

   1、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校主题科技节宣传发动工作。

   2、利用板报、广播、电视台进行宣传,组织全校看一部科普影视。

3、各中队(或年级)通过中队活动(联合活动)、思品课、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主题教育。

4、各学科也可根据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相关的科普教育。

  二、科普实践

1、利用班队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竞赛选拔活动。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参观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市少年科学艺术馆)

3、选读一本科普读物,写出读后感。

4、开展一些科普实验、饲养、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

5、通过因特网在网络上学习科技知识,收集科技资料,在班队会上互相交流。

  三、科普比赛

 (一)、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参赛对象:一~六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创造发明制作主题周活动

活动主题一:主题名称:“科技创新小制作”

活动说明:用身边的旧电器、旧玩具等废旧物品,运用“声、光、电、磁、机械”等科学原理创新制作科技玩具、模型等作品。

活动主题二:“生活中的小发明”

活动说明:发现生活、学习用品中的不足、缺陷,发明创造出可以弥补不足与缺陷的小发明,或发明出实用、多功能的新型用具。

(注:如无条件制作,也可以只写出创造发明创意,包括: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图纸)

活动要求:

1、根据给出的创造发明主题,进行准备与制作,每位学生可独立或与家长共同制作一、两件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参赛。(每班择优选送,数量3-5件)。

2、比赛作品应围绕科技节主题,有科技含量、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与学生课余生活联系密切,并提倡利用废旧物品为材料进行科技制作。

3、作品上贴注: 作品类型(小制作或小发明)、作品题目、作者班级、作者姓名、年龄。

评奖方法:由组委会邀请大队部、美术组、科学组老师作初评筛选出后选作品。推荐参加省市比赛。

截止时间:2004年11月22日 (参赛作品统一交科学组 陈国强 老师处)

(二)科普板报比赛)

1、科普黑板报评比:

   参赛对象:二~六年级各班

   板报内容:根据科技节的主题进行集体创作。

参赛办法:以各班教室内的板报为板面,自行设计、参赛。

(注:三年级、四(4)班板报比赛用手抄报形式参赛,内容同上,大小2开纸,即半张铅画纸大小)

评比时间:2004年11月12日

(三)、科技创新绘画比赛

   参赛对象:一~六年级各班

比赛内容:各班围绕科技节主题进行训练、选拔、参赛

比赛办法:本次科普绘画比赛将根据省市比赛的特点,采用“绘画形式多样化”的比赛方法,作品大小8开纸,纸张要求不限,绘画形式可以是油画、国画、水粉画、水彩画、钢笔画、蜡笔画、剪纸画、粘贴画或综合技法画等多种技巧、风格、材质表现(但不包括非画类其它美术品与工艺品)。

比赛要求:

1、参赛作品一列用400mm X 600mm的纸(材质不限)

2、作品要求整洁,反面右下角注明: 作品题目、作者班级、作者姓名、年龄。

3、2004年11月2日——11月20日班级、年级辅导选拔,每班选送参赛作品3-5件

截止时间:2004年11月26日,逾期作弃权处理。(参赛作品统一交美术组 姚亚虎 老师处)

评奖要求:

作品要具备(1)想象力(2)科学性 (3)绘画水平(设计、色彩、技巧)

(4)真实性(必须自己原创,不得临摹或抄袭他人作品)。

组委会邀请大队部、美术组、自然科学组老师作评委,低中高年段各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四)、科技小论文与观察日记竞赛

参赛对象:三~六年级各班

    比赛内容:各班通过开展实验、栽培、饲养等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或通过学习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结合科技兴国、科技兴市、科技兴校的思想,写一篇科技小论文。体裁不限(如科技小论文、科普童话、科普幻想。)   

比赛要求:各班认真指导,选送2-3篇(不超过3篇)参加校比赛。

格式要求:用300字方格稿纸、兰黑或黑墨水誊写或用电脑打印稿,在题目左上方注明:“科技小论文——观察日记(科普幻想类)”然后在第一行写论文题目(打印稿字体:黑体3号);第二行写学校全称、班级、姓名(打印稿为宋题小4号);正文(宋体4号字);文末另起一行写指导老师姓名(宋体小4号),如有参考文献,请把参考文献的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在文末注明。打印稿统一用16开纸纵向打印,页边距设置:上下各2厘米、左2.5、右2厘米。

截止日期:2004年11月22日前 (参赛文章统一交 大队部 郭玉琴 老师处)

   评奖方法:由组委会邀请大队部、语文组、科学组老师作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活动成果展示:

以上几项比赛的获奖作品及优秀作品将在12月初成果汇报时,进行全校“科技节成果系列展览”。

活动要求:

1、时间安排:11.1~11.8宣传动员阶段;11.5~11.28活动竞赛阶段, 11.29~12.30总结表彰阶段。

2、各班有关活动资料、材料等由班主任负责收集。另外学校将在活动期间组织有关的指导活动。如:通过红领巾电视台播放科普科技节目,组织参观活动,让学生获得作文、制作等的创作灵感,美术组将在美术课安排绘画创作的讲座。

3、活动中,要求各班积极认真地投入活动,抱着“参与第一,比赛第二”的态度,利用活动的契机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尤其是科技素质的提高。学校将视情况专门设立优秀组织奖和科技辅导员奖。

4、为了比赛的公平、公正,要求评委会评比工作严肃认真、公正负责、客观公平。另外对获优秀的科技作品的学生进行答辩,以保证比赛作品的真实性。

5、有关比赛的具体安排,请密切关注赛前通知。

6、附件:组委会、评委会成员名单、活动处名单)

附件

一、组委会名单:

主 任:邵兰芳

副主任:袁文娟 叶伟峰 潘亚清 郭玉琴

委 员:张 林 朱江月 蒋玉琴 谢忠恕 殷春华

陈国强 薛 燕 许 倩

二、评委会名单:

1、科普“征文”评委:☆郭玉琴 潘亚清   许 倩

朱江月  高鸣鸿 陈国强

  2、科普板报评委: ☆姚亚虎 蒋冬霞 孙 敏 

朱 茜 缪勤丹 王 珏

  3、科普绘画评委: ☆姚亚虎 朱 茜 缪勤丹

  ☆周 弘  徐惠英 潘亚清

  4、科技制作评委: ☆潘亚清 殷春华  郭玉琴

姚亚虎  徐铭毓 陈国强

 三、活动处名单:

活动处: ☆邵沪杰 王小娟 徐 王月 高鸣鸿 陶 琳 吴静娟

☆张建英 居建芬 王晴薇 毛如静 徐 艳

☆蔡丽华 袁 丹 白 露 陈老师 方海红 薛 燕

☆郦少春 潘银婷 任 红 陆 轩 丛 雪

☆赵菊玉 郭玉琴 宋晓燕 朱丽萍 杨弟慧

☆周正先 朱江月 许 倩 徐云芬

其它辅导老师:各班数学及各科任科教师

筹备组: ☆郭玉琴 潘亚清 陈国强 薛 燕 许 倩

宣传组: ☆姚亚虎 缪勤丹(摄影) 谢忠恕(摄像、电视直播等)

奖状处: ☆糜洁敏 李佳维 王 蕾 梁小红 朱明亚 刘娜佳 唐燕萍 石亚静

后勤处: ☆殷春华 蒋建全 朱成东 叶金多 潘娟琴

(注:1、打☆者为各评委组组长;2、未分工的教师将作为相关活动工作的机动老师)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新竹科技节组委会

                    2004、1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