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暑未至,暮春缱绻。6月13日下午,张七中老师来到紫云小学,赶赴与二实小教育集团青年成长营的语文老师们在学期结束前的最后一次“约会”。此次活动,也是两位青年老师章一竹和吴亚兰老师的转正课汇报。
章一竹老师执教的《蚂蚁和蝈蝈》一课,灵动活泼,亲切自然。多种角度的朗读展示了合作读课文的新方法,更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着学生专心倾听的好习惯。打星的评价方式简洁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又清晰指出了个别学生朗读过程中的问题。
吴亚兰老师执教的《小松树与大松树》,则更关注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课前的古诗文唱读显示出学生良好的常规积累习惯,课内词句的品析感悟让学生通过反复琢磨中体会用词的精妙。一(5)班小朋友灵活机智的现场反应更是让整个课堂生色不少。
两位老师都在课堂中灵活运用了小组合作识字的教学方式,并以“演一演”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在点评环节,张老师对两位老师灵动自主的识字方式表示了赞赏,为学生的进步感到高兴,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针对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方面提出的共性问题,张老师进行了“互读”的具体方法指导:同桌互读,一人做小老师,通过指、听、帮、赞,做到读书的“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对于朗读评价,则应当系统化地分为点赞和教读两部分,对于读得准确、优美的部分,要指出具体字词;读得不太准确的学生,则应当跟老师再读一遍,及时纠正或提升。
同时张老师强调,低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应着重培养学生发言响亮的习惯,通过听说句子、讲故事等方式,穿插“小小播音员”、“谁是金嗓子”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拉开嗓子用力说”,在课堂上大胆举手、响亮发言。
一个学期进入尾声,青年老师的成长却一直在路上。可喜的是,青年老师们新的课堂常规正在悄然形成,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学习方式正在转型。对学生基础能力的精细培养将是青年语文老师最本质、最迫切的追求,而课堂的灵动有趣,则是我们对自己教学的更高要求。青年语文老师们将在李娟部长的引领下以匠心致初心,精细基础,灵动课堂。
(文、摄:宣馨蕾;审:程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