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日,阳光明媚,二实小教育集团紫云校区迎来了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朋友,大家都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参与全国“新基础教育”成果推介会课堂教学研讨,感受“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体会“新基础教育”给学校师生带来的变化。
扎根、积淀,完美呈现
本次活动综合学科组展示了两节课,一节体育课,一节音乐课,分别由钱亢老师和蒋冬霞老师执教,两位老师以其对新基础教育的深刻理解,扎根于常态课堂,关注于儿童立场,通过多年的积淀,形成了自身实效、童趣、激发兼具的教学风格。首先是钱老师带来的六年级篮球《原地持球三步上篮》,本课主要基于三个基础进行设计--------教材的选择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教材重难点的突破有方法;评价贯穿于生生互动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倡“乐(lè yuè)•动”的教学理念,即“快乐、律动、愉悦、互动”。 第二节课是蒋老师带来的音乐欣赏课《北京喜讯到边寨》。该曲是小学阶段出现的主题最多的西南民族音乐,主题的听辨和旋律的感知是重难点。蒋老师基于学生立场,采用敲击重拍、旋律线条、肢体舞动、打击乐器等多种方法,带领学生深层次理解音乐,感受每个主题的精髓,不断提升欣赏审美,真正诠释了音乐学习背后对“人”的关注。两节课虽然同为六年级的课,但学科育人特征鲜明、教师风格迥异,学生的现场成长感鲜明;同时,面对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方面两节课又有相同之处,那就学习、评价,自我构建更开放、更自主。乐动灵动、童趣理趣的课堂,让与会老师回味无穷。
互动、碰撞,智慧分享
稍事休息后,观摩的各地专家老师再次济济一堂,共同分享两节课的精彩,一起领略“新基础教育”课堂研究带来的智慧分享。在评课环节,按照新基础教育研讨惯例,研讨由执教老师说课反思、学科组教师点评、兄弟学校老师点评、教研室和“新基础教育”专家点评四个环节层层推进;两位执教老师就如何选择处理教材、如何体现“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就本课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也坦诚与代表交流;接着分别由体育组蒋建全、音乐组高君老师进行点评;蒋老师从“新基础教育”研究在体育组实施情况及成效做了简单的汇报,然后针对钱老师的课从一个学习点突破、两条主线贯穿、三种主要“教”“学”方式呈现、四方面成效显著等方面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评价;高君老师认为蒋老师的课教学内容选择既是延续又有突破、设定目标合理可测,环节设计紧凑,教法多样且有效。整节课分三个层次、两个结构,从听辨和感受两个维度同时展开。通过学习,学生清晰地了解了乐曲的7个主题,达成了目标,成效显著。同时她也针对这节课重心下移和学生体验、创作的不足给了合理的建议;接着兄弟学校的几位体育、音乐方面的骨干教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他们对两节课体现的理念与实践结合完美、师生互动的生动有效、教学具的自创、教材的大胆选择等不吝赞美,同时也对两节课各自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使得研讨不拘一格,动态有效。
回顾、期望、超越自我
最后,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音乐教研员金燕南老师和“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志愿者钟山老师分别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点评。金老师首先对蒋老师的课给予点评,她觉得蒋老师综合素养非常高,二实小学生的音乐能力非常强;这依赖于蒋老师日常教学的扎实,学生素养训练的到位;另外蒋老师敢于选择篇幅长的民族音乐作为欣赏素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值得大家学习,她为日后的区音乐教学类似的课型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金老师从赞赏蒋老师的课堂到赞赏二实小的音乐教研组团队,从赞赏音乐组研究的成效,又充分肯定了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学科组发挥的作用。研讨结尾,“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钟山老师即兴地对本次研讨活动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感受;他简单地回顾了二实小综合学科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之路,赞赏了学科组多年来执着、创新的研究之路以及取得的成效;他希望二实小的综合学科继续发扬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研究作风,不断超越自我,作出自己的特色,并能继续在常州地区乃至全国起到辐射引领作用。最后,在大家的掌声和欢笑中大家合影留念,定格这美好的时刻,也珍藏了这个秋季最美的记忆。(撰稿:范德举 高君 审核:潘亚清 摄影:潘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