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课标的提出,小学音乐课中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更注重学生欣赏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对于传统音乐教学中的识谱与唱谱能力的关注度相对而言就缺乏了一些。以至于许多小学生不认识曲谱,更分不清音名与唱名。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果只关注音乐的鉴赏能力与情感方面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相反,过多的注重理论层面的学习,而忽略了音乐的审美情感这一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也是缺乏趣味性的,而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又不尽如人意。如何将识谱教学以轻松简单的方式带到课堂中,让小学生更容易掌握又不失学习的兴趣,这便引发了我对音乐传统基本技能——识谱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一、识谱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生识谱能力现状
1. 学生识谱能力水平的差异分析。在刚接手四五年级的时候,我曾问过这样的问题:“你学习过简谱或者五线谱吗”,每个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举起手。“现在能认识简谱或者五线谱的有多少?”人数明显减少了一部分。“能准确的认出我所指的每个音的同学请举手。”结果不尽如人意了。在认识简谱的小学生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小学生可以熟练地演唱简谱(年级分布均匀),而绝大多数的小学生不熟悉或者不能唱谱。而在认识五线谱的小学生中,情况也是如此。这些识谱的孩子中,绝大多数都是课外学习过乐器的,少数的一部分是在音乐课上学会了识谱。所以,在课堂上,这部分小学生可以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唱谱比较熟练,唱谱能力较强。其实小学生的识谱能力与年级并无太大关系。学习过其他乐器的小学生识谱能力较强,音乐素养也较高;相反,剩下的小学生们对于在课堂上学习识谱唱谱的成果就不乐观了。
2. 学生识谱能力薄弱的问题所在。学生对于识谱教学不感兴趣和学起来吃力是现在小学生识谱教学的一大难题。绝大多数音乐素养较好的小学生多是学过其他乐器或是自身对音乐学习非常感兴趣,在这部分学生学习的时候对课堂知识可以驾驭,能够理解和掌握。但是对于剩下的小学生们来讲,音乐识谱就不是那么容易学的一件事了,因为学不懂,难理解以至于学生对识谱失去了兴趣,在课堂上只关注唱歌的部分以及他们感兴趣的那一部分。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是不认识简谱和五线谱的,因为音乐学科的考评也没有对识谱有过要求,所以也很难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至于我校小学生对于识谱能力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二)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现状
1. 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的学情分析。识谱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并非是件困难的事。比起语文学科里数不完的汉字、数学学科里复杂的计算、英语学科里拗口的英文......我们的音符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所以识谱能力的不足与识谱的难度系数不成正比。而当代小学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水平也是比较好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音乐素养也很突出,对于教孩子识谱的能力更是绰绰有余。所以识谱能力的不足与教师的基本素养也不成正比。
2. 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的缺失所在。重音乐审美轻识谱教学是导致小学生识谱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课标中关于学生欣赏和鉴赏音乐能力的关注度远远大于识谱这一领域,很多教师选择了重心迁移,越来越多的教师将目光投向了审美这一目标,对教谱便也只是泛泛而谈。再加上识谱教学费时,费力,而且成效不大,在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教师们对于识谱教学这一教学领域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至于识谱这一棘手问题慢慢淡出了小学音乐的课堂。如何将识谱能力与音乐审美情趣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一种简单化,明了化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识谱,对现阶段小学音乐课程是一项重要的问题。
二、识谱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根据年级制定识谱教学方案
1. 低年级进行节奏感与唱音程的训练。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直接进行识谱学习还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在低年级的音乐课程培养中,主要是针对乐感的培养。在学习新课之前可以进行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音乐教学理论,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观点是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其内在的音乐感情。低年级小学生性格活泼、模仿力强,爱表现自我。因此,学生们在节奏鲜明,乐句匀称的乐曲中律动时,往往能自我地表现出多姿多彩的体态,动作不要太难,如基本的点头,拍手,跺脚等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听到的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学生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自我的表现有韵律和优美的动作,学生们有较强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的原因,可以制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来进行唱音程的训练。如将简谱的1 2 3 4 5 6 7以赤橙黄绿蓝靛紫来表示,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如:小朋友们,你们听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七个小矮人分别长什么样。。。。。。这些形式来调动低年级小学生的积极性。
2. 中年级以熟悉的歌曲作为载体。在教学发现中,很多学生表示很喜欢流行歌曲,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学唱流行歌曲的歌谱来进行唱谱的练习。学生们在唱节奏、音准难度较大的流行歌曲时,不仅能唱的准确无误,而且能声情并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把学生们喜爱的一些歌曲或是近期较流行的一些朗朗上口的歌曲的歌谱整理下来,让学生们学唱。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将流行音乐作为载体引入识谱教学,以学生能够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导入。如将《小苹果》这样学生们非常熟悉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把歌谱抄下来给学生看,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句句翻译,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3. 高年级应灵活多变的将识谱与唱歌有效的结合。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们,有了几年学习音乐识谱的积累,如何将识谱与唱谱结合起来是高年级学生们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虽然认识曲谱,但却不熟悉曲谱,以至于不能看着曲谱直接唱。高年级学生们应该开始尝试在简单歌曲上采用视唱法,并可以找一些脍炙人口的音乐旋律随机的考查学生,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在识谱教学中穿插创作性练习,可以从简单的旋律接龙,换头和尾,合头换尾等方式为音乐旋律进行编创。让看似遥不可及的编曲走入学生们的课堂中,调动学生发的创造力与对音乐的感知力,充分将看谱与唱谱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小学生的音乐识谱能力。
(二)基于学情创设音乐识谱体验
1、低年级注重教学的方法。可以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每节课以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循序渐进。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乐感后,再实施识谱,唱谱的训练。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想去探究,想去学习。只有充分是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接受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教育。这样学生们学起来轻松,教师们教起来也容易。
2、中年级将乐器引入课堂。一些方便易学的乐器,如:口琴、竖笛、葫芦丝等。在学生识谱能力水平差异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识谱能力较强的小学生们都有在校外学习乐器的经历。学习一门乐器,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识谱能力,节奏感,音乐理解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等多方面的音乐素养,可谓是“一石多鸟”。 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音准、节奏也有了很好的提高。即使再简单的器乐演奏也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学生对谱子有更深的认识,学生更能注意曲谱的各个音乐要素。
3、高年级尝试作品的创作。在乐器学习相对成熟的前提下,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力,如自编音乐小品,改变音乐片段的旋律等。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给予一定的反馈与指导,利用这种完全由学生主导的方式,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们参与的成就感,使学生们完全沉浸在自己自我创作的成就感之中。在感受和体验乐曲的同时,更加深了学生对曲谱的印象和理解,眼、耳、手、口共同参与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起以往的单纯由教师口述,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演奏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节奏概念,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对于这种传统音乐教学的识谱与唱谱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的在课堂中开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学生们识谱能力水平的差异与学习兴趣不高是小学生识谱的现状;而课堂任务多以及为了迎合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审美与课堂氛围是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的现状。不管是从学生亦或是教师,对待小学音乐识谱都应该重视起来。在培养学生们兴趣的同时,真正的能学到知识,学会知识。在感性欣赏的基础上,与理性的识谱层面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们不再畏惧学习识谱、唱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