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名师工作室>>郭玉琴名教师工作室>>过程>>文章内容
行者无疆,只为那一路风景
发布时间:2015-09-3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在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教科院的关心和支持下,2012年10月,致力于少先队工作研究的郭玉琴名教师工作室招募了来自溧阳、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区的10名优秀辅导员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辅导员,踏上了工作室活动之旅。在近两年时间里,全体工作室成员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以市级课题《新时期少先队分层教育研究》为抓手,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一、清晰工作室专业引领的基本思路

1. 确立专业引领的工作理念

工作室的理念就是:合作,创新,发展。

所谓合作,既指工作室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又指工作室成员与自己所在学校或所在区域少先队工作者及辅导员的合作;创新,包括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模式的创新,以及工作室成员工作方式的转型;发展,指工作室每个成员的专业发展、整个团队的发展以及学校或者区域的一种发展。其中核心理念是创新。

2. 明确专业引领的培养目标

工作室明确了“在研究与实践中培养与提升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工作室将专业研修的重点放在与辅导员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两个层面的少先队教育内容的引导,三项基础能力的培养,以及少先队教育四个研究领域的新突破。

两个层面的教育内容包括:第一个层面是引导队员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第二个层面是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三项基础能力包括: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理论的能力;解读队员的能力;整体策划系列活动的能力。

四个研究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少先队组织教育。

3. 制定专业引领的运行策略

(1)坚持学习、研究、实践相结合。工作室以研究实践为核心,将学习(理论思考与经验共享)、研究(问题探讨)、实践(实践探索)融合为一体,使辅导员专业发展既有理论做指导,又有实践为依托,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

(2)倡导团队合作。工作室提倡每个成员要与本校或其他学校的辅导员加强合作,融合研究的力量,实现情感沟通、信息共用、经验交流、智慧分享。

(3)坚持开放式运作。工作室通过个人读书(联系实际自学)、集体探讨(同伴互动互助)、专题研究(自主选择与合作攻关结合)等方式,营造开放的团队研修格局;同时,坚持重要活动向全市辅导员开放,坚持好的经验及时向兄弟学校推广。

(4)坚持自主发展与合作发展相结合。自主发展指每个成员主动进取,依托课题主动研究。合作发展要求每个成员为工作室整体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而每个成员也能从团队中获得必要的帮助。

二、完善工作室有效发展的运行机制

工作室要正常运作,机制建设非常重要,因为机制是提高集体工作效率、完成集体工作目标的基本保证。为此工作室在民主的基础上利用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整体构建了一些具体的运行机制。

1.治室机制:领衔人负责与民主参与

工作室领衔人为工作室的第一责任人,从认真制订培养方案,到全面负责工作室整体规划、组织指导和评价工作,用“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的方式实现培养目标。而对于培养目标,则通过个别沟通和专题研讨,征得成员同意;工作室相关活动的开展,也都事先经过工作室成员的协商最终确定。

2.实施机制:分工负责与协作推进

首先,每一位成员都是自己工作领域的“责任人”:定期参加工作室的教育研究活动,每次根据研讨的主题有准备地参加;每人每学年公开课(活动)教学不少于2节,相互之间听课每学年不少于20节;每位成员每学年至少阅读少先队专业书籍2本(《让孩子从快乐到成功》《魅力班会是怎样练成的》《辅导员的八项修炼》《班主任工作创意市集》等),日常自主阅读教育书籍和相关报刊(如《辅导员》《少先队活动》《少年儿童研究》《中国少年报》等),关注教育(特别是少先队)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向,提高理论认识,并每月完成1篇读书笔记。其次,团队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员个人要逐渐形成“纵向深化、横向融通”的工作格局,即在自己所在校的研究中,实现子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并善于融合工作室成员校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有条件的成员可以自主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开展相关研究。

3.发展机制:评价反馈与激励完善

工作室成员的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教案、案例、叙事、学生个案等材料及时上传工作室博客,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工作室则定期对各成员的职业道德、学术研究成果(每人每学年至少有1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者获奖)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适当奖励。发展机制的建立,一方面促进工作室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促进每一位成员的发展。

4.动力机制:常规保证与研究创新

领衔人通过申报市级研究课题的契机,梳理工作室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并引领各成员根据学校实际确立子课题的研究方向,使成员的研究扎根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最终实现成员校队员生存方式的变革。此外,还要通过工作室的定期研讨交流,实现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三、搭建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各种平台

在市级各类名教师工作室中,专门进行少先队研究的工作室只有我们这一个,所以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一方面特别需要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一定的活动来促进工作室成员的成长和发展。

1.专家资源——明晰研究方向

专家资源,是工作室发展的源头活水。江苏省总辅导员华耀国老师作为工作室特聘的专家,在工作室活动过程中,跟工作室成员进行了分层教育研究的剖析,使工作室成员更清晰了研究的方向:要围绕培育“四好少年”的目标要求,围绕少先队的根本任务,遵循少年儿童认知、意识、情感等形成的规律,按照一定的层次规划少先队教育目标,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实践经验,进一步设计各个年级的培养目标、工作内容,使层与层、年级与年级之间有效衔接,构成有机的整体。此外,二实小王冬娟校长,两轮名师工作室的优秀领衔人,更是给予了工作室物质、时间、空间上的大力支持,还给予了工作室运行方面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2.学习培训——丰厚研究底蕴

工作室运行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学习。即通过自主学习、外出学习、网络学习等形式,来丰厚自己的底蕴。近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参与了以下一些专题学习和培训:2012年12月,工作室来到武进星辰实验学校,和星辰学校的班主任老师一起聆听了领衔人《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系列活动策划》的专题讲座,确立“学生立场”和“综合思维”;2013年4月,常州团市委新成立的8个少先队工作室全体成员来到二实小,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工作室运作的状态;2013年8月,全体工作室成员参加团市委举办的高级研修班,听取省少先队总辅导员华耀国老师的专题讲座,对新时期如何运用情感、艺术、时尚元素,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党教育、培养朴素感情有了深刻的认识; 2013年10月,省少先队观摩活动在武进举行,工作室全体成员再次集聚,震撼于仪式教育魅力的同时,更激发了活动创新的愿望,领衔人还在本次大会上进行工作室研究的专题交流;2013年11月,参加全国班会课专题研修现场会,在现场观课以及专家点评的过程中,成员对小学、中学、高中的班会课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2014年8月,工作室全体成员继续参加市辅导员培训班,本次培训班上,领衔人和工作室成员陈锋老师都进行了大会专题交流,并且与成员龚莉娜老师一起各自率领本区域的团队老师参加了辅导员基本功大赛,并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习,就这样走进了工作室的日常生活,成员也在参与全国、省、市等的各级培训中,拓展着视野,丰厚着研究的底蕴。

3.活动研讨——扎实研究进程

工作室运行的第二个关键词是——研讨。结合工作室课题,两年来,工作室先后组织成员开展了以下专题活动的研讨:

一是文化建设专题研讨:工作室先后在溧阳文化小学、二实小、东方小学、吕墅小学等都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以班队活动为载体,成员对班级岗位建设、班级活动建设的整体系列推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寻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

二是仪式教育专题研讨:当“八礼四仪”相关要求走进校园,工作室便开展了专门的研究,成员所在校博爱小学、二实小、湖塘实验小学都围绕“十岁成长礼”开展了研究,在参与和研讨中,大家对仪式教育的创新和仪式教育的力量都有了新的感悟;浦前小学的袁董欣老师则对“入队仪式”进行了研究,拓展了“四仪”的内容,成员则通过观摩活动过程,丰富了对仪式教育的认识,还讨论形成了仪式教育的创新思路。

三是学科整合专题研讨:整合是我们工作室第三年的关键词。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已经成为了必然,而与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则是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2014年11月,领衔人首先在紫云小学开展了少先队活动与品德学科整合的研究,大家在研讨中明晰了学科课程资源与少先队活动整合的可能性,并决定将少先队活动与自己所教学科进行整合思考,从而拓展少先队活动的内涵,提升少先队活动的质量。

四是辅导员成长节专题研讨:辅导员在中队文化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何给这些辅导员创设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二实小、博爱小学率先开展了“辅导员成长节”的研究,辅导员老师通过队课展示、现场评课、教育故事讲述、现场问答等形式,充分展示了自己对教育、对学生、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成员也在现场活动中边学习、边反思、边策划,对成长节的形式、内涵、意义均有了清晰的把握。

4.成员资源——激发研究活力

工作室是名师成长的集聚地、是研究成果的辐射源,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批有研究志向和能力、能带领身边辅导员一道研究的骨干辅导员。两年来,工作室全体成员激情投入,在工作室总课题的引领下,确立了10个子课题,分别涉及礼仪建设、岗位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建设等方面,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其中2名成员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2名成员成功申报区级课题开展研究。工作室成员除每月一次工作室层面的集中研究,还在各自所在学校吸收有共同研究志趣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参与课堂研讨,形成更大范围、更多成员、更加日常的研究氛围。

此外,我们还依托工作室网站和工作室QQ群,给工作室提供了一个日常交流的平台,实现了资源在更大层面的共享。

     四、反思工作室未来一年的发展方向

1.梳理成长收获

两年来,工作室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取得了一些成果:

领衔人:开放了4次活动研讨课(活动),在省级刊物发表4篇论文,并在省少先队活动现场会、市名师大课堂、天宁区、新北区、钟楼区等相关学校作了10次专题讲座;

成  员:2名成员成长为区域的少先队工作室领衔人,更大范围辐射研究资源;4名成员成功申报国家级、区级课题开展研究,其余6名成员依托工作室课题开展相关研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10篇,国家、省、市级论文获奖45篇;公开教学(活动)40节;获得嘉奖、三等功、优秀辅导员等荣誉30项; 9人参加省、市、区基本功大赛获得优异成绩;4人实现职称晋升、梯队攀升。

2.反思未来发展

但是,也是在中期评估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工作室成员研究的主动性、发展的积极性相对欠缺,个别成员还存在畏难情绪,勇于尝试、善于总结还有缺失。在未来一年中,要给予这些成员更多锻炼的平台,并督促成员实现高质量的反思,形成研究经验或研究结论,实现学校、区域、全市、甚至更大范围的辐射和引领。

领衔人也要用开放的视野,扎实工作室发展的顶层设计,丰实工作室的研究过程,努力把工作室建成骨干辅导员的孵化基地,为每一个成员的自主发展创设良好的研修氛围,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工作室也将进一步创新机制,做强资源,继续为提升成员的专业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