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淳之评上四好少年了,很多羡慕的眼光看着,其实我们家长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值得我们欣喜和骄傲的地方,也有一些我们所自知的遗憾。孩子能静心思考,孩子有很好的记忆力,孩子爱学习,孩子也能坚持自我,只是孩子还挺胆小,还不敢大方的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孩子的成长进步离不开教育,学校教育给孩子成长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法。孩子的书写越来越有样子了,孩子吃饭也不拖拉了……这些都和老师的教育关怀分不开。孩子在不断成长,我们作为家长的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下面我就从家庭教育这方面来说说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尊重是前提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同样。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只有充分尊重孩子,才能使他健康、快乐、全面地发展。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可使他们形成自尊心。孩子健全的个性是在自信和自尊的条件下建立的。
学会尊重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我们大人一定要在心中建立起孩子是有意愿,有想法的,这样才能把尊重变成真正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孩子有时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我们应尊重他的意识,尊重他的想法以及他的一些观点。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们的脑袋瓜里的想法也越来越多,希望大人能平等对待自己,有什么事也能问一下自己的想法、感受。
比如吃饭,孩子有点挑食,不喜欢吃豆豆。我一开始也大为恼火,怎么这样呢!后来静心想想,小时候的我们,是不是也总有一两样不爱吃的,不是故意挑食,只是下意识的不喜欢和抗拒,长大了,慢慢的也会改变。所以我们对于孩子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从不加以强迫,只是会诱导:这个挺好吃的,豆豆可有营养了,是生命力极强的种子,孩子也努力试着去吃点。有这样的态度就好。
当然,尊重并不是一味地顺从,而应追求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只是作为父母,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
二、沟通是途径
孩子取得点滴的成绩,我们家长欣喜骄傲;当孩子遭受一些挫折是,我们家长帮忙分析,帮助其寻找原因。在有了尊重的基础上,我们仍需要时时的沟通交流来帮助我们彼此了解,彼此帮助。
现在孩子接触的事务多,看的、听的也多,因此知道的也多,有时大人会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说他该做什么?怎么做?他们的小眉头就会不由自主地邹起来,不高兴时还会一直问“为什么?为什么?”有时会问得咱们这些大人哑口无言。其实孩子已经会想、会思考,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有时还会耍耍小性子,这时我们大人就要与孩子好好地进行对话。作为父母,不能够总以一种自己比孩子高,什么都是一种“我说了算”的语气。这样对孩子的心理不好,使孩子容易对家长产生恐惧感,进而以后有很多想法也不敢或者不愿意和家长说。如果孩子喜欢和你辩解,这样不仅有利于爸爸妈妈倾听孩子的心声,拉近亲子距离,同时,鼓励孩子通过思考和反驳,拥有思辨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
记得有一次,我家宝贝放学回家后,作业本虽然摊在桌子上,但写几个字又去玩,等到要吃晚饭了作业还没做完。对他说不可以边做作业边玩,他还歪着脑袋回答:“为什么不可以?我就要边做边玩。”我听后,虎着脸与他理论,但他就是认为自己不错,于是我没有继续理他,让他自行思考。一段时间后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宣淳之,咱俩好好谈谈可以吗?”他说:“谈什么啊?”我俩面对面坐着,谈论着,我说:“你想一下,如何你做题目的时候还想着刚才玩的游戏该如何进行下去?或者玩游戏的时候不安心,想着作业还没完成。你作业还能认真、仔细做吗?你玩游戏还会尽兴吗?……”他听后歪着脑袋、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然后点点头,自觉地走到桌子前,很快把剩下的的作业做好。我摸着他的头对他适当地进行表扬、肯定。以后这样的
三、坚持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固然不错,如果不能持之以恒,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虎头蛇尾,那将一事无成,做什么事都需要坚持,俗话说“坚持到底就会胜利。”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孩子坚持,其实首先要坚持的是我们家长自己,自己和孩子制定好的计划我们自己能坚持吗?
我家宝贝喜欢围棋,刚开始劲头很足,每次学完棋回来,还会和他爸爸简单地下几步,从而将所学的温故一下,经过半年的学习后,学完棋回家,做作业有时会提要求或问:说能不能到上课前一天晚上做?为什么一定要现在做啊等等。如果提出来下盘棋时,他不是乱下一通,就是开始下棋就“耍赖”。兴趣减小了,我就对他说,你不想学围棋了吗?他说不,想的。我说如果你喜欢的话,就要坚持学下去。
于是,我以身作则,每星期两次的围棋课时间,我都安排好自己的事情,从不无故推脱。宣淳之慢慢的也把持之以恒这样的习惯带到了学习的其他方面,我们看在眼中,更记在了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