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紫云校区>>家长学校>>文章内容
孙云晓:父母最需要做的一是好榜样二是好导向
发布时间:2015-09-2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关于最应培养哪些习惯

记者:在您看来,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请问最应该培养孩子哪些好习惯?又有哪些坏习惯是孩子最应该改掉的?

孙云晓:我研究了十年的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国家课题),儿童教育的成败最重要的标志是能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中养成“仁爱、学习、自理、尊重、责任”这5个习惯对形成良好人格最为重要,影响孩子的一生。

更具体的来讲,就是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爱读书、读好书,不同的年龄段读不同的读物。养成读书习惯等于孩子在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可以通过阅读开拓视野。

要养成运动的习惯。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还可以健脑、健全孩子的人格。在英国著名的男子高中伊顿公学,每天下午都有体育活动,学校一周安排的文化课时间是32小时,而体育活动时间则是23小时,运动是学校培养男孩体魄、勇气和责任感的重要方式。当然,女孩也需要运动,只是强度有所不同。

要养成礼貌的习惯。让孩子养成懂得谦让、尊重别人的好习惯,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虽然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坏习惯,但对于孩子来说,撒谎、高消费攀比、任性这些坏习惯,家长们就要特别注意,这些坏习惯往往导致一些危险事件的发生。

 

关于不同阶段培养的侧重点

记者:在培养这些好习惯的过程中,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是否会有不同的侧重?

孙云晓:在婴幼儿时期,主要是培养生活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孩子的品德,要诚实、乐于助人、明辨是非。这一阶段的孩子对“对与错”是非常敏感的,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明辨是非,要孩子从小就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线。

中学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喜欢被人管,会叛逆,都想自己做决定,而这个时期也是他们人生梦想五彩斑斓的时候,所以最应该培养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有自制力,做到“人生有目标,做事有计划”。

 

关于家长最应该做到的

记者: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中,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什么?

孙云晓: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家长做什么比说什么重要。其次是一定要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当孩子做坏事时,一定要严肃指出来,不能因溺爱轻易放过,要给孩子划清界限,不能让孩子失去底线。在复旦大学投毒案中,投毒者林森浩在受采访中说,“我做事的特点就是不计后果”“不伤害别人这个道德底线我没有”,而他的没有底线,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从小的家庭环境没有强烈的反反复复的刺激,从小就没形成这种习惯。如今,很多家长都过于偏重孩子知识的学习,而在品德方面却有点忽视,这是很危险的。

 

关于当下的父母为何难当

记者: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是否意味着,父母也要把自己的一些坏习惯都改正?

孙云晓:谁都不是天生的好父母,都会有很多缺点,把坏习惯都改正是困难的,但的确要为孩子改造成人的世界。为人父母后都需经历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因为成年人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夫妻关系的好坏等等都会对孩子的习惯养成造成影响的,作为父母要懂得反思,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当下的父母可以说是最难当的父母。首先,网络信息化时代,动摇了父母的权威,孩子掌握的信息甚至比父母多,父母要自觉与孩子一起成长,才能与子女建立更好的沟通。独生子女的时代,也对教育带来了挑战,以前我们都是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但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和家长在一起,这让孩子容易养成“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少分享意识、适应能力差、自理能力差。还有性发育提前,性教育滞后,网络传媒性信息泛滥、性道德标准缺乏、未成年人性事故频发。让孩子及时、真实、全面了解性知识,可以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此外,应试教育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幼儿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游戏和运动,学会和小朋友相处,培养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观察力,不应该去学习过多的知识,但如今许多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家庭教育更加重要,因为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为长久和深远的教育。

 

关于影响孩子习惯养成的因素

记者:您1993年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让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反思怎么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您认为,如今,在家庭教育中,导致孩子没养成良好习惯的最大因素又是什么?

孙云晓:中国今天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反教育倾向。孩子的教育首先是生活教育,这也是父母最擅长的,要培养孩子的情感,教会孩子怎样和他人交流,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等。但如今很多父母都是对孩子说,“好孩子,只要你把学习好了,其他的什么也不用你管”,这表面上看教育抓得很紧,其实把真正的教育忽略了。不爱劳动,不会生活的孩子一定是畸形的孩子,他们会没有责任感、会难以适应社会。

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也是重智轻德,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高标准。20多年前,学校还会经常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和到野外活动,但现在这种野外活动、体育活动太少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针对中小学生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的比例是接近半数,而到了2010年,这个比例提高到接近80%。最近的高考改革,正在要把这个错误的方向扭转过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将越来越重要了,希望能慢慢改变这种现状。

世界上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唯独教育之爱是以孩子独立以分离为目标的,这是理性的爱。家长对孩子的真爱应该是要让孩子长大后,独立地像鹰一样展翅高飞。而溺爱,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软暴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