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十二五规划课题>>科学课阅读课型校本指导纲要研究>>方案计划>>文章内容
《科学课阅读课型校本指导纲要研究》 方案
发布时间:2013-06-0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PYQ TX

 

                               类别           
                               编号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
 
常州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子课题申请协定书
 
 
 
        科学课阅读课型教学指导纲要校本化研究  
                   潘亚清  谭夏           
申请人所在部门            综合部科学组          
                2013.1.26              
 

 

 

课题名称
小学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主要成员情况
姓名
职称
专长
组内分工
潘亚清
小高
科学教学研究
组长,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研究方案制定、过程实施与监督、总结报告等。
谭夏
小一
科学教学研究
副组长,负责课题研究过程实施、资料整理、调查研究、部分研究报告等。
崔新波
小高
科学教学研究
组员,负责课题研究过程实施、资料整理、阶段性实施小结、宣传工作等。
陈益
小一
科学教学研究
组员,负责课题研究过程实施、资料整理、阶段性实施小结。
研究背景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从内容上看涉及物理、地理、生理、宇宙、环境等知识,从涉及课型大致可分为技术课、讨论课、阅读课。其中技术课型是科学学科最主要的一种课型,广大科学老师研究的也最多,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而讨论课、阅读课,由于相对比较综合,以知识为主要线索,有时也会涉及一些实验探究,因此相对来说研究也比较有难度。
科学阅读课型是让学生围绕着科学探究的问题,通过阅读、分析资料,来获取事实的证据,形成基本的科学认识,从中培养学生鉴别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课型。需要注意的是,科学阅读有别于语文阅读。语文课的阅读是为了掌握字、词、句,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科学阅读是为了间接的获取验证科学假设的事实,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运用信息的科学探究能力。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科学阅读课型是科学课中的“冷门课”,一般研究课、示范课老师们都会有意选择容易探究的实验课。而对于阅读课的教学却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本课题研究旨在以苏教版科学教材为素材,以《科学课程标准》为准则,系统梳理苏教版教材3-6年级所有阅读课型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基于学生特点、内容特点等方面的校本科学阅读课型教学指导纲要。就如何有效在各年段实施阅读课型的教学,从内容选择、培养目标的递进、教法学法的优选等方面做系列化实践研究,形成校本化指导纲要。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对阅读课型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我们认为:科学阅读课相对于科学探究而言,侧重于科学阅读,但也离不开科学探究。阅读类课型的教学中,营造适合学生探究的环境和条件,重在让学生从活动中感知、体验,丰富表象认识;在活动中掌握新知、培养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结合我校实际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如下
1. 系统梳理3-6年级教材,构建校本化科学课阅读课型教学内容。
根据《科学课课程标准》结合苏教版科学教材,研究梳理出阅读类课型,根据教材以知识序列进行教材纵向构建。(注 阅读课型穿插在一些单元里,有些单元可能涉及到1-2节阅读课,也有个别年级个别单元整个单元为阅读课型,因此我们认为按单元来排系列可能不科学)
2.进一步根据知识点进行阅读课型架构,如相同知识点不同年段递进式梳理;根据课标要求,制定各项内容的教学目标。形成校本化阅读课型指导纲要的总体目标,各内容的分目标。
3.根据年段目标,及年段内容,制定出基本的教学指导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完善策略,形成各年段阅读课型教学指导纲要。
4.本课题教学素材的研究。即教学辅助素材与有效性学习的研究。
5.本课题师生教学行为与有效学习关系的研究。
即教师处理教材、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学生学习阅读课型的课前、课中、课后有效性行为的研究;以及学生其它学科知识与科学阅读课型的关系研究等等
 
研究目标
1.深入研读科学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对课程标准认识,进一步探索国家课程实施的方法,丰富思路。
2.研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校本指导纲要,探索阅读课型的课程目标、实施策略、评价建议的整体实施方案。
3.以科学课型(阅读课)校本指导纲要研发为载体,探索教学变革实践的策略、思路,形成校本研究新经验。
4.通过本纲要的研究过程,让师生用整体的、系列的思维方式主动的参与教与学。
5.通过阅读课型的教学研究,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处理教材、优选教法、科学评价、创新教学素材等)
6.提升学生在阅读课型中的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运用信息)、小组学习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即鼓励学生融汇应用其它学科知识来学习科学阅读课)。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小学科学课程中对阅读课型内容的要求。
2.     调查分析法:调查小学生对阅读课型课程的学习情况,了解师生在这类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     行动研究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发现新的方法和规律。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经验作梳理过程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对本研究对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加以分析提炼总结。形成系列案例和论文。
研究策略
1.     文献研究确定课型培养目标,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及国内相关研究。
2.     调查分析,构建校本化科学阅读课型内容、培养目标、实施策略等课型指导纲要的基本框架。
3.     教学实践研究。全体课题组教师清晰各年段阅读课型的内容及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解读教材、解读学生实践、有效设计教学活动,从素材选择研究、活动设计、小组学习、有效评价等几个点展开研究,积累经验,形成各年级成熟、优秀的案例。
4.     提升推广研究。对成功案例进行研究,提炼出各年段阅读课型学习有效性的一般规律和策略,进行推广性实施,进一步积累经验 成果。
5.     总体提炼形成研究论文及研究报告。
阶段要求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计划、实施阶段。(2013.2——2013.7)
1.做好小组分工,制定研究方案。2.学习课标,梳理阅读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基本研究策略,搭建整体的教学指导架。3.制定实施计划,分工展开实践研究
第二阶段:研究深入、调整、小结阶段。(2013.7——2015.2)
整理初步研究资料(教材、教学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评价体系等查)。搜集成功案例,提炼有效策略。逐步推广成功经验。初步形成一些案例分析,优秀课件、研究论文等
第三阶段:研究完善、推广、总结阶段。(2015.2——2016.2)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形成不同年段阅读课型实施策略。积累各年段典型案例 优秀案例,形成有质量的研究论文 报告,完成科学阅读课课型校本指导纲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