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战争老电影《第八个是铜像》的片名,我写下了这个标题。以此来表彰陈贤妹——这位“第19个”,这位质朴的好人。58岁的拾荒阿姨陈贤妹,才一米四几的个头——她的个子很矮小,她的形象很高大。
在佛山女童小悦悦遭两车碾轧事件中,前面有18名路人漠视孩子被碾轧,只有第19个拾荒阿姨陈贤妹伸出了援手。有位博友对此万般感慨:“这个世界疯了,我连谈都不想和它谈谈了!”但是,毕竟还有人没有疯的,那就是陈贤妹这样的人。事后佛山有关方面奖给陈贤妹2万多元,陈贤妹却转给了女童家属。这位最底层的拾荒阿姨,保有了最本初的质朴——她说孩子是最可怜的。当今多少人,“原本是个先进,现在只讲现金”?陈贤妹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座无形而伟岸的铜像。
年纪稍大的人,大多知道老电影《第八个是铜像》。六个成人和一个孩子,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护送着一尊铜像,要把它抬到铜像主人——游击队战士易卜拉欣生前的故乡。在影片中,前7个包括其中一个孩子,都属于好人;而在“小悦悦两次被轧”事件中,前头18个路过的人都是狗熊——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路见不平,熟视无睹——网友说:“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毫无疑问,当今的势利社会,人们有了更多的功利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第八个是铜像》中有一句很沉郁、很坚定的对话式口号——“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在今天,我们该不该说一声:“消灭不人道”,“高尚属于人民”?
国人的麻木,确实让智识者深恶痛绝。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那么,也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被轧倒的小悦悦,或大悦悦,或是孩子的家长”。我们不仅要想想自己是路人会怎么样,还要想想是孩子的家长又会怎么样。
高尚道德在今天成了稀缺资源。我向来认为:“道德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道德是万万不能的。”人的道德问题,从来不是表面的问题而是深层的问题。道德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文化创造,必然包括了思想道德的完善。佛山小悦悦这一事件,是近期来最重大的社会新闻,它注定会有世界性的影响,很可能会对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走向产生无可估量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