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党建品牌>>责任合作>>文章内容
一位普通教师党员的风采
发布时间:2010-03-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在同事眼里,她多才多艺,富有思想;在学生眼里,她亲切温柔,上课生动;在家长眼里,她用心负责,爱生如子。这样的她,在我们二实小,不止一个,二个,大概估值应该有N个。正是有了N个这样的她们,才成就了二实小今天的一方灿烂。

《疯狂的石头》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今天,我想说的是我们团队中的一块独特的“石头”。石头,是我无意中给她起的外号,后来却越来越觉得,她还真有石头的“顽固”本性。

别瞧她外表柔弱,可内在却能量充足,脑子里有数不尽且常常出人意料的“金点子”。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是那种有了想法,就会努力去践行的人。喜欢音乐的她,自己专研学习了很多乐器的弹奏,吉他,钢琴,葫芦丝。因为对语言的好奇与热爱,她又先后自费报名学习了多种外语,如日语、西班牙语等。在同事眼中,她,或许个人娇小,却总是蕴含着无穷创意,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因此,在校园里你时常能看到笑靥如花,一脸阳光的她。

就是这块散发阳光般温暖气息的石头,常常带给我很多感动与启发。这学期,考虑到她有孕在身,且身体素质不是太好,学校非常人性化地调整了她的教学班级。本意是适当减轻她的教学负担,但得知调整消息的她却并没有欢欣雀跃,是,她从心底里感谢学校的体贴安排,但同时,她也是发自内心的舍不得那些孩子,放不下那帮她前期倾之以全部心血的孩儿们。善良细致的她,考虑到四年级接班的黄老师刚接手还得担任班主任,为了让黄老师和孩子们更快更好得融合,她萌生了把每个孩子的情况大致写下来,告知黄老师的想法。这一提笔,就停不下来了。还有六年级那帮孩子呢,在毕业之前因为自己的原因调换科任老师,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接班的刘老师,她又心生了一份愧疚。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不是她的本意,如果身体允许,她肯定会坚持带下去。于是,她不仅针对现四(7)班孩子的情况每人写了一大段话,还有现六(2)(3)班的,每个她曾经教过的孩子,她一个没拉下的,写了厚厚三十多张纸的学生个案分析。三十多张,60多页,140多位学生,25000多字,纯手工制作,非电脑打印。她还是一位有孕在身的准妈妈呢,这其中的很多还是在她暑假期间修养身体的时候写的。我们有时会心疼得劝他,少写几个吧,多歇歇,可她还是“固执”地写完了三个班的学生个案,在她把这厚厚的心血之书交给接班老师时,她才说:这下我心里踏实些了,总算对学生和老师都有了个交代。其实,即使没有这些,她平日对学生的付出,对教学的专研,我们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她执教的几个班的作业本,总是最惹人看的。形式丰富的作业,每日个性化的评语激励,翻开她们班学生的作业本,会让你有应接不暇之感。师生还经常在作业本上互出题目,学生自主作业的兴趣被充分激活,常常考得我们有“才女”之称的石老师都要找字典、电脑帮忙;开放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了批作业的难度和工作量,但她乐在其中,看到孩子展现的精彩是她的快乐源泉之一。她给孩子发创意礼物,鼓励她们进步,肯定她们的付出的时候,就感觉那些奖品都是她中奖得的,而不是花钱买的。

当然,礼物奖品只是物质层面的,她带给孩子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无法用money和数字来衡量。就拿最近她在新接手的班级举办的一次“圣诞party”活动来说吧。她投入的精力空前,整体的策划是为了通过活动,让孩子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无论是主持人的台词,还是晚会过程中的每个节目,都是用英语表达。这对三年级刚入门的孩子来说是个挑战,对于策划,全权负责这场晚会的她又何尝不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和超常的工作量呢。主持稿,串联词,英文都是她写的,小主持人的表达,也是她逐字,一遍遍教熟练的;为了确保活动当天表演更流畅,近三十个节目的节目单她在班级里对了一遍又一遍,核实参加表演的人员,了解他们的准备情况。为了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她多次与个别家长联系,推荐表演素材。最后的舞台,她则尽情地交给孩子,无论是主持还是表演,因为,她最想的,是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了与成就感。她策划的服装设计秀,兔子舞等,把家长也充分地融入到活动中。还因为有了班主任潘老师的鼎力支持和倾情配合,她们——孩子,老师,家长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圣诞节。若干年后,孩子们可能对于很多上课的情景会淡忘,但这样一次活动,肯定留在了他们的记忆深处。他们记住,因为他们也曾经很用心地付出;这样“执着”的石头让我难忘,也让我想起时常感温暖,也因为她曾经那般用心地付出,现在还是,相信将来也一直会。

在这样一块“石头”身边,时常被感动着,启发着,有关她的故事还有很多:她的好学上进,在教学业务上的专研,一次次带给她荣誉,今年身怀六甲的她参加市教学能手比赛,又荣获了“教学能手”的称号;教研组进行语音课和复习课的专题研究课活动了,她又是第一个主动出声承担开课任务的。“三年级,就我来上吧。”很朴素的话语,但透出的却是一份敢于担当的责任心和敢于尝试的勇气。有时午间,在二楼的阳台上,你会看到一个大着肚子的身影被几个孩子围住,这是石头和她以前的几位门生在一起美文共读呢,不过,孩子们读的可都是外文版的,书是石头送给她们的礼物,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个秘密约定,只要孩子们有空,每天中午可找石头学习书上的几句英文表达。虽然石头现在不教他们了,但孩子们没忘和她的约定,石头,也没忘。

在冬日的阳光下,看着俯首指点孩子们的石头和簇拥在她周围,仰着头,一脸专注的孩子,我总觉得,那是一幅最美的图画。坦白地讲,个人有点迷恋于这块“石头”。仰慕她的才气,喜欢她的善良,钦佩她的专研,欣赏她的执着。常常为身为二实小人而庆幸,不是因为二实小之名,而是因为在这里遇到了石头,还有许多各有特色,本质却相近的老师。与其说我爱这所学校,不如更确切点说,我爱这个团队,爱这所学校独特的教师文化。

谨以此篇《石头记》送给我的同事兼挚友:石头——二实小一名普通党员石亚静老师。(唐燕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