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党建品牌>>党建动态>>文章内容
二实小党支部:金秋十月,我们走进沙家浜
发布时间:2008-12-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丽萍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出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著名京剧唱段,把沙家浜唱得红透全中国。沙家浜,带着革命的火种,代表着中国革命的一种精神,一种传统,走向了历史的舞台,被世人关注,被代代流传。
金秋十月,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在沙家浜进行党日活动,回顾那段光辉的革命历史,重温那些久远的故事,以沙家浜精神激励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先进本色。
党员们首先瞻仰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展馆分“建党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今日沙家浜”五大部分,陈列了400多幅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60件革命文物以及200多幅常熟市双拥成果照片。在展馆内,我们看到了抗战时期新四军用过的力枪、大炮,还有官兵们戴过的军帽、穿过的草鞋、用过的绑腿布……全体党员从中了解到沙家浜在不同历史时期革命群众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不懈斗争,同时,先辈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党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着沙家浜的一草一木,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无论是徜徉在陆路,还是泛舟于水上,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当年军民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豪迈气概。在浮雕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令人荡气回肠的抗战浮雕:有郭建光、阿庆嫂等抗日军民栩栩如生的大型雕塑,表现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共同抗敌的人物形象;有新四军十八个伤病员的石雕,如同“十八棵青松”,显示出“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浮雕墙、沙家浜亭、东进桥、鱼水亭等,则形象地再现了新四军战士顽强奋战、打击日寇的历史画面……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党员们感慨万千:沙家浜是一壶飘香的清茶,是一出精彩的新戏,是一段说不完的传奇。由沙家浜的革命发展史,党员们更是感受到: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支核心力量,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我们要学习和弘扬沙家浜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党员先进本色,才能不辱使命,才能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无愧于人民的信任,无愧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