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生命教育>>保卫童年>>文章内容
营造快乐,培养自信
发布时间:2008-04-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三(2)班金之涵家长 金祥曙

人是在不断追求快乐的,孩子更是这样。只是对快乐的理解和把握因人而异,具有优秀综合素质和广泛兴趣的人对快乐的追求会更加持久、更加健康,也容易取得成功。作为孩子的家长,我期望把孩子培养成为这样的人,并长期为此努力着、尝试着、实践着。

一、培养健康阳光的性格

我的孩子热情、开朗、大方。我觉得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在健康快乐中度过的,因此我鼓励孩子经常与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学会愉快融洽地与人交往。我一向教育他既要学好也要玩得痛快,只是在教科书上学习是不够的,其实玩得好也是一种学习。我发现我的孩子追求的是玩的过程,在过程中寻找快乐。每次从外面回来,玩得都是满头大汗,神情特别兴奋。他会高兴地告诉我今天玩陀螺大赛,谁得了多少次第一,自己得不得名次却显得很无所谓。

世界很大,我时常给他说要学会谦让,不能独得;要学会体谅,不能苛求。比如孩子很小时,我就经常带他乘坐公交车,但从来不去跟别人争抢座位,同时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注意发现更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让座。每次让出座位,回到家我就适时地加以表扬,而且还有意讲给孩子的妈妈听,让孩子听到后感到自己今天干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这种对自尊心的尊重和对光荣的追求在孩子心中是有迫切需求的。时间久了,给别人让座已经变得非常自然和应该。

我时常会琢磨孩子的需求,发现对孩子适时的鼓励会远远胜过教条的说教。他四岁时,我就带他游览泰山。刚到山脚下,我感叹泰山的雄伟,吸引他的注意力对四周的景色多加观察,并和他比赛登山。登到半山腰在做短暂休息时我告诉他:“泰山太高了,要是没有你的带领爸爸都没法登了,说不定还要迷路呢”。听了我的话,孩子又忘记了疲劳,一口气和我爬到南天门。客观地说,由于孩子年龄尚幼,游览泰山肯定不会学到多少文化层面的东西,但这种活动会让孩子拥有自信,获得一种坚韧的毅力。有趣的是,五、六年过去了,但孩子一直会津津乐道地讲“那次我把爸爸带到泰山去的,否则他会迷路”。

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习惯一旦养成,便成为一种能力”。从小我们就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由于学校离家不远,我们从一年级起就培养他独自上学,独自回家。我知道这在同龄的小孩中已经很难得了。放学回到家先集中精力做完作业,将书包加以整理,然后进行游戏、玩耍。现在孩子已经三年级了,每天他都会把自己的事情做得井井有条,然后帮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每天他会帮我们先把饭做上。事实上,刚开始几次,孩子搞不清楚水和米的合适比例,做出的饭不是太软就是太硬。其实这是教育的好机会,我会用笑容和坚定的语气给予孩子最大的肯定:“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根本不会做饭。”孩子听后都会有一种超强的成就感,这使他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去继续尝试。没过几次,孩子就掌握了做饭的基本方法,有时还会为我们滔滔不绝地讲他所认为的技巧。可以自豪地说,很长时间以来,我和孩子的妈妈每天下班回家所吃的饭,大多数都是他做的。

三、培养广泛良好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就像孩子的胃一样,生来就是接受食物的。只是由于经过外界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不同事物表现出来的兴趣程度有轻重。我的孩子从小就显示出动手能力很强的特点。别看他平时调皮捣蛋得很,但只要一拼装起玩具来就一小时、两小时都不分心。因此在他上幼儿园时,我就为他选择了航模兴趣班,这样既不勉强他,又让他乐于接受。如今一些很复杂的拼装模型,甚至一些电路模型,虽然他不懂内部的深层原理,但他照样看得懂图,一个个拼装得像模像样。平时,我会抽空和他一道制作一些玩具和实验装置,比如声光电跷跷板、电子琴、天平等等。我觉得这对培养孩子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树立孩子的信心,帮助孩子建立兴趣的持久性非常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征求孩子的意见,问他愿不愿意学习软笔书法。刚开始,由于好奇感,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利用自己以前学习的经验,教他,并和他共同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枯燥无味的感觉让他直打退堂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琴棋书画的练成是需要一番苦功夫的。我就思考,如何让他在苦行僧的学、练当中感受到乐趣?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并不断尝试。每年春节,请他亲自写对联,并且张贴在他的房间,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书法的爱好。我还与他的老师沟通,请老师在适当的场合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增强孩子在书法练习中的成就感。我会让孩子适时参加一些比赛,06年度他的作品获得了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大赛金奖。

如何培养一位具有优良综合素质和广泛兴趣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期望。但我认为这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孩子的特点千差万别,没有一个固定的操作流程。孩子的能力是无穷的,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需要学习的其实是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居高临下的教训要少些,和孩子平等交流要多些。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理解孩子的需要。

家长任重而道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