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同时激发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及时间安排 |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题目是“雪儿”。(板书课题,自由读题)读了课题,大家心中有什么疑问? 二、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一)自读课文,自主探究 要求:弄清雪儿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叫雪儿,文中写了雪儿哪些东西。 (二)交流所得,合作探究 1.关于雪儿 2.课文为何以“雪儿”为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读前引导 “我”与“雪儿”之间发生了怎样感人的故事?请大家再读课文,弄清上述问题。 (二)读后交流,理清脉络 教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救雪儿→伴雪儿→知雪儿→送雪儿 (三)语言表达训练 依据板书,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本环节从 “我”与“雪儿”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归纳,从而理清课文脉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
第二课时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及时间安排 |
一、逐层研读,理解课文 (一)“我”救“雪儿” 1.为什么“救”?(抓住“捡”、“翅膀受伤”、“身子很脏”、“充满哀伤”朗读体会) 2.怎样“救”?(抓住“洗澡”、“敷药”、“取名”朗读体会) (二)“我”伴“雪儿” 出示:过了几天,我和雪儿熟了。我对雪儿说:“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从此,我天天和雪儿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1.指名朗读,讨论: (1)“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熟”? (2)我的话说明什么?(我把“雪儿”当成“一家人”) 如果你是小作者,会怎样对“雪儿”说? (3)“我”为什么天天和“雪儿”到阳台上看蓝天白云? (三)“我”知“雪儿” 1.默读第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不怕艰难险阻”、“飞越千山万水”、“忠实传递信息”“蓝天信使”朗读体会“信鸽”的作用之大。 3.重点点拨:由“于是,我更盼着雪儿的伤快好起来”可看出“我”对雪儿相知更深,“盼望”变“渴望”。 (四)“我”送“雪儿” 1.研读第四自然段 2.研读第五自然段 二、把握感情,加深理解 1.“我”与“雪儿”从相识相伴到相知相离,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小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你最想对小作者说什么? 六、 背诵课文,积累内化。 |
本环节循“我”与“雪儿”的关系展开教学,围绕“救雪儿”、“伴雪儿”、“知雪儿”、“送雪儿”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故事情节,引领学生反复诵读领悟,逐层揣摩语言文字,体会丰富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本环节在学生朗读品味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体会美好的情愫,在对小作者进行评价的思维和表达的训练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思想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