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生命教育>>心灵手记>>文章内容
行走在生命·实践教育学之路上
发布时间:2008-04-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唐燕萍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三年多的一线老师,老实讲,对于“生命·实践教育学”我的概念不是很清晰,不能从理论高度来对它进行概括或是定位,但恰恰因为一线教师的身份,我时刻在体验与感受着对生命个体的由衷尊重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而我们也确实一路在实践着“如何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体现生命的多样与丰富性,激发各个生命体本身的活力”。

学校走廊上有这样四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刚进校的那会儿,是从书上、墙上看到的它们,当时觉得心头一震,对于刚毕业,心中充满憧憬与梦想的我来说,这四句话很好地道出了我当时对学校教育状态的一种向往。此后,这四句话慢慢地印入自己的脑子里,不觉中成了指引我教学实践的一盏明灯。我得坦言,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实践,但还是感到现实与这种理想教育状态还是存在很大距离,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已经“上路”,且将一路坚持往前,我相信理想的天堂是在追求者的脚步中越来越近的。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1.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主动性的生命个体,即使一年级的孩子,自他们出生到现在,也一路在经历着成长,积累着各种生活经验与知识,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交往、合作与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应该因为他们小,就一切包办,一味地重复强化知识点,不给孩子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去发现,试着提炼,慢慢地孩子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就被压抑了,长久下来的结果只可能是孩子养成了等你老师引出新知,靠你老师来帮他们总结提炼这样的思维惰性,缺乏学生能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会成为一种低效乏味的“训兽式”活动。我在教学中发现,越是相信我们的孩子,把课堂重心下移,一段时间后,不仅孩子的能动性被激发了,学得有精神了,你老师也轻松了,例如以前我们上复习课,习惯把重难点就直接提炼给学生,后来,我慢慢尝试着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个单元的重难点,并教给他们方法,在课文的C、D部分可以找到主要句型,在A、E部分通常有很多词组,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由原来连词组与句子都不太能分辨得清(在刚开始,我让他们找词组,很多学生找到的是单词或句子,他们对词组没什么概念)到后来不需要我多补充,已经能把一个单元的重难点都提炼出来,而且因为这些知识点是他们自己去发现、总结出来的,他们的印象相较与老师直接给的要深刻得多,一段时间下来,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对他的后续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样的事例还有在练习课上让学生自己讲解习题等,同时实践我发现,相信孩子,敢于放手(当然前提是有指导性),给予空间与平台,孩子在课堂的能动性被调动了,他们学得开心,课堂的实效也提高了。

2.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他自身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如果一个老师把一个学生看死了,认为他没什么发头,也没法救了,我觉得是这个老师本身的观念有问题。我曾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以看待金子的心看待一块石头,石头也会成为金子。还有一句话是:世上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悔过,有的只是一颗不肯原谅的心。我觉得这两句话迁移到我们教育上来就是:没有什么学生是不可造的,关键看你如何看待他的行为,如果我们从心底里认为那些一时的“学困生”个个都是可造之材,时时激励他们,给予他们信心和帮助,我相信他们也会还我们一个奇迹的。在我自己不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也一直秉承着这样的观念,在我眼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我也从来不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因为我坚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晶莹剔透的,他可能顽皮,可能野性十足,但在他们心里必定有着一颗向善的念头,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他们外在的一些违规行为,没注意到他们内心的一种饥渴:对老师关爱的渴望,对被寄予平等期许的渴望,有时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就会伤了这些脆弱的心灵。所以,为什么我们不尝试着多相信一下我们的孩子,对他们的成长对一份耐心的期待,不要因为也曾苦苦劝说,什么法都用了,就是不奏效而最终放弃了对一个孩子的希望,如果一颗“冷漠的心”还没有被我们捂热,只可能是因为我们捂的时间还不够长,捂的方法还有待改善,说到这里,我想到了“黄手帕”,对于那些让我们老师很头疼的所谓“问题孩子“,我一直心怀一份愧疚与无力感,我常想,如果我再多一点点空闲,如果我能多影响一个孩子,那该多好……

3.把课堂还给学生,除了看到学生身上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发展可能,还应承认和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还给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我曾有一度很想写一篇“关注校园里弱势群体”的文章,但最终没成型,但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我一直惦念在心。如果我们真的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就不能用一杆标尺来衡量所有学生,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每个人从一开始进校,就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过程中也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沿着惟一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终点。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家庭条件和父母为他提供的发展空间都不一样,在入校前的生活实践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对世界的认知,所以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无力感,因为一个孩子的个性、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很多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存在一定冲突,这给教育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但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是尽我们的全力,对于那些行为习惯不是特别好的孩子,可能我们要予以更多的精力来帮助他们矫正。此外,不同的生命个体会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尊重学生生命,首先就得尊重这种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要设计难易有梯度的教学任务,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有用武之地,教学活动要丰富,尽可能满足不同个性孩子的心理需求。如同样是猜迷的游戏,就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梯度和形式,把图片遮掉部分猜单词,难度较低,学生参与度较高,根据描述猜单词,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与考察他们的理解力,难度就上了一个坡度了,那些基础掌握较好,喜欢有挑战性的孩子就有露一手的机会了。

课堂是一个大舞台,是锻炼学生,让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好的剧作家和舞台布景师,孩子才是舞台的主角,是即兴把剧作大纲发挥出来的关键人物,老师要靠学生配合着“唱戏”,但只有好的剧本才能激发演员的潜能,流畅发挥,进一步讲,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些 “表演”一步步锻炼了自己的才能,得到提高。

二、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学生的生命成长除了在课堂这个舞台之外,校园生活、班级生活也是他们成长的一块主阵地。因为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节奏和强度,现在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具有读、写、算的基本学习能力,能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外,还要有处理信息的认知能力、构建自我的认知能力等,此外,人之为人,除了具有可发展的智慧之外,还必须有德性,而这些素质的培养,是融合在平时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把班级还给学生,我的理解是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与物质建设)和班级管理这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成长更具丰富性。学生的生命成长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才能实现,而把班级还给学生,如让学生参与班规的建立,班徽的设计、班歌的确定等活动就让学生真正地体验班级主人这一角色,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也在活动中得以建立。像这次学校举行的班级“洁、齐、美”评比活动,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我相信,学生的能力就是在这样一次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开发的。

三、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这句话是我对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另一方面的认识。除了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实现生命成长之外。我觉得教师的生命成长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另一个方面,同样的,要实现教师的生命成长,也需要通过切实的一系列的实践,把创造还给教师,其实是尊重老师的个体生命价值,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我们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付出,它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所以,给予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自主权,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如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教学,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增补教学内容,观念改变了,角色也在发生改变,不再是唯教材为准,死板传授教材内容,以完成认识目标为宗旨的传道者,我们本身也是“教材”的创生者,更新着教法,丰富评价手段,育人目标也多维化了。

四、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这句话本身是对师生生命价值尊重的体现,作为二实小的一员,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幸福的,一进校就接触到“新基础教育”先进教育理论的熏陶,而且,学校对于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尽一切可能让教师多外出去兄弟学校听课学习,把专家请上门指导上课,在一次次的备课、说课、反思中我们自身对于课型的理解在清晰化,对于上具体课型的把握更准确了,自身的素养在提高,课上好了,自己有自信了,学生也成了获益者。而且,学校管理也重心下移,对于很多重要决策和发展规划都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出谋献计,教师在成事中成人,在工作中体验着创造的快乐,收获职业的尊严。同时,现在的学校管理强调责任人和合作者,因为只有人意识到并承担这样的双重角色,学校中的个体和群体的积极性和效率才会发挥到可能条件下的最佳状态。此外,我觉得最幸福的还是二实小的学生,他们在如此开明的氛围下学习成长,每年都有那么多丰富多彩,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不同的活动给予孩子提供了不同行色的舞台供他们施展,同时,班级、学校的一些日常管理也让他们参与其中,小班干、值日生、新竹服务公司,这些岗位给了孩子很好的锻炼机会,很多孩子也是在成事中成就着自己。瞧那些主持人一个个多老练啊,看那一个个导读先生,管理起来多负责认真啊…...

我想正是我们选择相信孩子,给予孩子一片天空,他们才展翅飞翔得那么高,对生命的尊重是因利用一切可能还原生命的活力,无论是学生的还是老师的。祝愿二实小的师生永远有这么一片可以展翅的幸福的天空,让生命之歌在其中畅响回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