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生命教育>>心灵手记>>文章内容
生命,在实践中焕发活力
发布时间:2008-04-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珏

“生命”,这个词在我心中很是神圣,也很是美好,看到它,我的眼前立时就会出现一幕幕鲜活的场景:初春的青草,从枯叶中透出了绿色,那绿嫩得似乎马上就会滴出水来,这就是生命的颜色;丑陋的毛毛虫,经过艰苦的努力和耐心的等待,终于披上了新装,第一次飞起来了,这就是生命的舞蹈;晨光乍现,窗外渐渐传来人声,那是晨起遛弯的老人在寒暄,那是早起上学的孩子在嬉戏,这就是生命的音律……

课堂的活力=身体的活动?

第一次,从叶澜教授的报告中听到“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呼唤,感觉真的是震耳欲聋,生命——课堂?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中,课堂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肃静的,虽说也要求学生积极发言,但都是在教师的授意之下的,如何能跟鲜活的“生命”并列而谈?叶老师的话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爬行的毛毛虫哪能象长了翅膀的蝴蝶一般舞出生命的精彩?

于是,我们开始想尽办法让学生“动”起来。游戏、操作、课中操,我们觉得解放了学生的手脚学生就“活”了。然而,这些外部的刺激带来的只是表面的改变,课堂看上去是热闹了,但活动一完,依然故我,学生只在意形式的改变,缺乏活动中的思考,这样的“活力”,最多只是身体“活”了罢了。

课堂的活力=思维的活跃?

正式加入新基础实验,我们开始“做”实验了,我一直很直接地把“实践”就理解为“做”,很认同科学上的“做中学”,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有真正深切的体验。在学习中,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光是身体动起来,还没有焕发出活力,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活”起来。

于是,新基础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每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活动和讨论”成为大家的追求,小组讨论成为每节课的必须,四人小组的建立,小组长的培训成为那一时期讨论的重点。有效的小组活动开展确实给课堂带来了不少的新气象,学生多了许多说的机会,做的机会,确实调动了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随着实验的深入,小组活动的弊端又开始显露。首先是锻炼的机会不一,组长的发展明显快于其他学生,其次是往往会有一两人替代其他组员思考的情况出现,其次是讨论泛滥,课堂节奏拖沓,缺乏提升。看来,思维的活力,也并不是多思考多说话就焕发出来了,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更多的方法,也需要学生更多的独立,更多的自主。此时,专家又提出了寻找“知识结构”、“方法结构”,让学生的思维有了方向,学习有了方法,于是,学生的思维活力迸然而出,这是否就是课堂的生命活力了呢?

课堂的活力=师生生命的活力!

一直以来,教师被誉为红烛、春蚕,始终是燃烧和奉献,别人这么看,自己也这么看,于是,从未把课堂的活力往自己的身上套。然而,新基础却明确地提出了“让师生焕发出生命活力”,提出要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享受自己的职业。是啊,课堂,不光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是师生共同的感情场、生命场,没有师生的心灵交流,没有师生的思维碰撞,哪来学生的发展,哪有教师的幸福?有互动,方会生成;有生成,方有创新,有创新,方能进步!

或许,我们的课堂并不完美,然而,我们的师生有热情,有激情,更有蓬勃的生命力,我们一直在努力中!这样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发展中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生命的绿色是从枯叶中透出的,生命的舞蹈发源于踉跄的步子,生命的音律开始于家常的寒暄……我们做了,我们想了,于是,我们就往前走了。这,就是我所认为的“生命实践”!

教师生命中的七色礼物

王珏

从青葱的校园中走出,

好象只有一步,

便已跨上了讲台。

无措,

慌张,

惊喜,

自豪,

……

面对那一双双明净的眼睛,

孩子们啊,

我,

拥有什么?

又能给你们什么?

我有蓬勃的活力,

生命之树正苍翠欲滴,

于是,

我把这一片绿色摘下来给你。

我有如火的激情,

青春烈焰正熊熊燃烧,

于是,

我把这一团红色聚起来给你。

我有浪漫的梦想,

遐思展翅正日日遨游,

于是,

我让这一羽紫色飞过来给你。

当无措成为娴熟,

当慌张成为从容,

活力也渐渐离去,

激情也慢慢消退,

遐想的翅膀啊,

已不再那么轻盈,

……

面对那一双双依旧明净的眼睛,

孩子们啊,

我,

拥有什么?

又能给你们什么?

我有丰富的经验,

智慧火花正时时迸发,

于是,

我把这一簇金色掬起来给你。

我有满怀的温情,

为人父母的慈爱正历历在心,

于是,

我把这一腔橙色捧起来给你。

岁月的沟壑纵横,

风雨的洗礼深刻,

夕阳下,

金色渐隐,

银丝闪烁,

……

面对那一双双永远明净的眼睛,

孩子们啊,

我,

拥有什么?

又能给你们什么?

我已阅尽千帆,

看过了太多的悲欢离合。

我已如大海能纳百川,

我已如天空能容万色,

于是,

我让这一汪蓝色流过来注入你。

我已走过四季,

经历了太多的喜怒哀乐。

我已在斑斓中找到了纯美,

我已在喧嚣中找到了天籁,

于是,

我把这一缕白色挂起来展示给你。

于是,

于是,

于是,

我送出了生命的礼物,

那些透明的钻石,

便有了璀璨的七色。

于是,

于是,

于是,

我收到了生命的礼物,

汇聚七色的银丝,

也发出夺目的亮色。

赛场随想三部曲

第一部:眼到

——依着葫芦来画瓢

九月,

秋高气爽的九月,

天高云淡的九月,

赛时的九月,

我的心啊,

为何轻不起淡不下?

比赛就在眼前,

信心却不及天上的一丝轻烟,

空落落的心,

空荡荡的脑,

找不到一片生根的地,

该如何去面对那样的一场挑战?

为了填补那一份虚空,

为了增加多一份信心,

临阵的我把自己变成了一只大口袋,

装啊装啊,

装上专家的言论,

装上报刊的观点,

装上经典的设计,

……

用别人的思想速成了自己的行囊。

赛场上,

不及多思,

不及多想,

打开口袋掏啊掏。

掏出了忐忑,

掏出了惊慌,

掏出了模仿,

掏出了拿来主义,

重复着别人的话,

演绎着他人的精彩,

独独丢了自己。

这一切,

深深地触动了我……

第二部:心到

——心中有眼里有口里没有

又是一个九月,

不参赛的我,

却心甘情愿地被洪流卷入。

淡看了秋高气爽,

不赏那天高云淡,

只独领这赛时风景。

一轮又一轮,

试着和选手一起思考,

一次又一次,

努力让自己,

站得更高,

看得更多,

想得更深。

欣喜地发现,

去年的经历,

无意间已更新了我的思维。

旁观的角度,

更使思考多了几分冷静和理性。

然而,

然而,

当迫不及待地要说出思考,

却突然发现了自己的贫乏,

想法,思考,建议,

似有?还无?

一点一滴,

连不成串,

成不了片,

缺少理论的支撑,

没有整体的构想,

不能清晰地表达,

无法有力地阐述。

痛苦中,

成了一个塞满饺子的茶壶。

去年的口袋装着别人的思想,

需要实例去硬套,

今年的茶壶装着自己的饺子,

却没有思想去武装。

赛场外看比赛,

映出的是长长的不足……

第三部:口亦到

——我以我手写我心

再一次的九月,

依旧秋高气爽,

依旧天高云淡,

两年后的我,

又将走上赛场。

临时的参赛决定,

没有时间考虑太多,

我又着手准备了一个口袋,

这次加进了自己,

塞进教学心得,

塞进论文总结,

塞进比赛经历,

还有专家的引领,

领导的嘱托,

和同事的提醒,

……

比赛开始了,

时间依旧紧张,

内容依旧无法预测,

但我已多了一份从容,

多了一份自信。

几次的选拔,

几次的练兵,

让我领略到了许多。

理论,

不需要高深,

不需要新奇,

切实的,

才是最好的,

只有和实践融合才会有力。

于是,

没有刻意去套用,

没有精心去雕琢,

我只是,

回到课堂的实际,

站在学生的角度,

用心去思考,

细致去预设。

豁然开朗,

原来,

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抽象的理念和观点,

大口袋中的那一切,

都可以在课堂中融合。

我以我手写我心。

或许思想不够深,

或许观点不太新,

但思想的溪流终于有了畅流的渠道,

这样的评课,

这样的设计,

才是自己的!

猛然间,

发现了一个新的自己,

看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于是,

听到了拔节的声音,

感到了成长的幸福!

于是,

当我很累很累时,

仍不得不说,

感谢比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