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目标讨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体系、分类、量化等问题发表意见并赐稿。
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不可迴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借《学校体育》杂志一角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以期有更多的同志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一、对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论认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需要加强理性思维。
(一)体育教学目标应反映出体育文化传递的特征 体育教学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所创造的体育文化的传递过程。由于体育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它的传递形式也有自己的特点,因而体育教学目标应全面反映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体育教学目标应反映社会对人才需要的特征 体育教学承担着提高人才素质的使命。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首先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其次,它也有助于提高人的智力、道德品质等。现代和未来社会需要体魄强健、品德高尚、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因而体育教学目标应当反映出培养这种人才的规格。
(三)体育教学目标应反映出体育教学效益的整体性和长期性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而是影响到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认为人的个体发展大致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体格和外貌特征;2.社会生活中具体行动表现;3.活动中的运动技能、技巧和习惯;4.态度、兴趣、情感、意志和动机状况;5.知识和经验储备;6.智力、能力;7.价值系统:理想、信念、道德和审美观;8.世界观。
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应当以从整体上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学生时代是人生的一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学校教育价值具有终身效益特征。同样,体育教学目标应当反映体育教学效益的长期性、延续性,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条件思考 制订体育教学目标既要考虑需要——必要性,又应当考虑条件——可能性。下面的条件是必须要考虑的:
(一)体育教学所具有的功能 体育教学是师生双方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着信息交流和反馈,进行着体育文化的传授、继承与发展。在这一过程当中,体育教学具有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多种功能。
(二)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体育教学是个有序的、可控的动态系统。为保证本系统正常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投入,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进行,才能有产出——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制订目标,自然要考虑目前的主客观条件,但也不能仅仅囿于这点,而应有一定的超前性。
三、体育教学目标表述 限于篇幅,仅对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共同目标作如下表述:
(一)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提高学生学习工作能力。
(二)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三)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各种活动能力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发展运动素质,培养体育能力和进取动机,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五)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体社会化,进行美育教育,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