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研组之家>>体育>>教学相长>>教学反思>>文章内容
体育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06-05-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建全
一、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语言法(讲解、口令、指导、提示、口头评价、口头汇报、默念和自我暗示),讲解示范法,预防改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表扬鼓励法,完整与分解法,电化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对每一位体育教师来说,已熟悉不过了,我们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 二、新的体育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 (一)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以目标为主线,围绕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设立三级目标体系,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是设立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开展教学工作,既在这个目标的统领下,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以实现学习目标。 (二)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对象的年龄特征,为本教学课或课的某一部分设立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教学,从而达到实现课的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活动,在跑动、跳跃、搬运、传接、竞赛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间相互协作,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又如:以“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注社会的意识。 (三)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把同一个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难易程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分层次进行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难度,在完成较容易的一个练习后,可进行高一层难度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较低水平的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较高水平的学生树立学习的成就感。但在分层教学中,老师应让学生自行的选择,而不要作出硬性规定,否则将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失去分层教学的实际意义。分层教学法一般可应用在跨栏跑、单双杠、跳高、支撑跳跃等内容的教学中。 (四)信息教学法 信息教学法是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通常是通过多媒体的音响,影像,文字,图表、图象来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体育教学课件及网络技术的运用,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育教学课件及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上的应用,确实能收到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导工具,不是万能的,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应用,才能发挥信息教学的优势。 (五)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在体育课教学中,设置—‘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快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达到课的最佳效果,实现课的预计目标。例如:为了使学生的身心充分放松,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通过创设悠闲、舒心的潺潺流水声、鸟叫声等柔美抒情音乐,让同学一边欣赏音乐带来的快乐,一边做着各种轻松愉快的放松动作,以此来达到放松身心的良好效果,达到“情景音乐”放松的目的。此外,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景教学内容。又如:以“见义勇为捉小偷”为情景,开展教学 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对活动的参与,达到发展学生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社会公德的目的。再如:以“抗洪抢险”为情景,通过对“抗洪物资”和“国家、人民财产”的搬运和传送,锻炼学生的体能,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相互间的密切配合,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的良好品德教育。 (六)情感教学法 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形成师生间、学生间感情交融,相互了解,彼此交流的心理关系的实践过程。良好的师生感情,同学情谊,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那么的重要。教师表现出的爱的情感,健康的心理,融洽的关系,给学生亲近、热情、友善的感受,学生处处感受到体育课堂的温暖,教师的可尊可敬,学生备受鼓舞,学习的责任感随之倍增,从而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树立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给学生以表率作用。其二,教师应关爱学生,诚恳地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三,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处处关心,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理,因势利导。其四,教师必须知识渊博,善于学习,不断提高,钻研教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受益。 (七)注重个性教学法 注重个性教学法在体育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领域中是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特征和教材特点,开展具有启发性、引导性、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学生看似荒唐的想法、说法、做法,不要简单地否认,要加以引导启发,激发他们的想象与思维,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八)创新教学法 个性教学法是创新教学法的基础,如果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难以形成。所谓创新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教材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提供创新和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的才智、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九)游戏化教学法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并不少见,但在这里所说的游戏化教学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把体育教材或教学内容游戏化,融人更多的趣味性、娱乐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技术和技能,形成交往和合作的意识及行为。 (十)师生互动教学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师生互动,采用这种教学法时。教师融人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互交流,相互探讨,形成师生互动的热烈场面,这样的教学法不但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还能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教师的情、教师的爱、教师的可尊可敬。有一位教师自己作了这样的实验,同样的教学班,同样的篮球课,在第一次教学课中,教师只是一位指挥者,不是参与者,除了讲解与示范外,更多的时间只是一位旁观者,把球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在一边观摩学生的活动变化。开始时参与活动的人还不少,但随着时间的延续,参与练习的人数就逐渐递减。到后来就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而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一改前堂课的教学模式,一开始就参与到学生的游戏活动中,与学生一道做各种游戏,学生觉得活动十分有趣。在后继的篮球教学活动中,教师时而参与学生的练习,时而为学生做裁判,气氛十分活跃。可见师生互动,不仅是教学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体育教学方法众多,既有常见的方法,又有特殊、具体的方法,还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发掘出来的新方法。那么在实际教学时,如何从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出比较适宜而有效的方法呢?现代教学论表明,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考虑的因素越多,选择出的方法使用价值越大,教学产生的效果也就越明显。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教学方法应符合相应的教学理论 一定的教学方法总是有相应的教学理论作为其内在依据,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必然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加以体现。体育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因此,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考查其成立的特殊内涵,以便有针对性地为己所用。 (二)教学方法应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教学方法是师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中介或桥梁,而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要考虑对达成教学目标的贡献度,即分析教学方法对达成教学目标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教学目标不同,相应的教学方法必然各异。 (三)教学方法应适合体育教材的特点 不同的体育教材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其价值,而教材的特点及其价值必然影响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和相应教学方法的运用。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充分考虑体育教材的性质和价值,根据教材的特点将教学方法具体化,把教材的价值真正发掘出来。这就是教材教法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四)体育教学方法应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应 体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目标是否适宜?教材的价值能否为学生所认识并利用?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有针对性?……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依据学生的对“学的准备”。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否则,难以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情景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水平四低年级以下学生的身心特点,但对高中生可能就不太适用。所以,教学方法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体育经验及学习水平相吻合。 (五)体育教学方法应与体育教学条件相吻合 体育教学条件(在此主要指教学的场地器材、教具、班级人数多少等)是制约体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有关练习方法的变换、直观方式的选择、学习活动的组织等无不受制于相应的教学条件。因此,选择确定教学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实际的体育教学条件。 (六)体育教学方法应与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相适应。 由于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意识、教学经验、教学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体育教师各有其运用自如的相应教学方法及其组合。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需认真考虑自身的教学基础,要衡量自己对各种教学方法的驾驭能力,而对一些自己以前不够熟悉的教学方法,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的认真分析,并在运用过程中进行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再加工,切忌盲目模仿。否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除考虑上述要素外,还必须考虑教学方法选择运用的“整体优化性”。所谓“整体优化性”,第一是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比较,并从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出与有关教学内在规律最吻合、最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最能将教材的多种价值体现出来、最具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分析各种教学方法的特性及其适用条件,从多种角度审视教学方法的效用,不能把教学的目光仅仅停留在运动技术的传授或是体能的增加上,而是应透过 运动技术的学习或对身体的影响,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育学习的良性心理体验和创新意识、主动思维意识及其能力培养等潜在教学价值的充分发掘,真正对所选择的有关教学方法“心中有数”。第二是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配置组合。许多教学理论著述在阐释有关教学方法时,为便于分析起见,往往将体育教学方法单独提取出来进行分析说明,这与实际的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区别。因为,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把多种教学方法交织组合在一起运用。如运用分层教学法时,还必须把语言法、直观法、预防改正错误动作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孤立运用的分层教学法是根本不存在的。 又如运用信息教学法的同时。结合教师的语言启发;适当的动作示范.教学效果将会更佳。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必须从多种教学方法整合的角度认真考虑,同时必须考虑教学法的运用;在着重应用某一教学方法时,还必须辅之以其他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整体教学效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