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周一贯是何方人士,只知道在语文界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喜欢周一贯,只缘于难忘曾经的一位名字相近的老师,而后便是他的“本色语文”了。
喜欢他的娓娓道来——亲近
很少有一看就悦纳,再看味更浓的教育教学文章如此吸引我。原本是他的朴素、他的本真、他的贴近产生的魅力。深刻蕴涵于浅显的表达之中,抽象寓于形象的比方之中。它像是从远古走来,述说着一路历尽的沧桑,带领读者劈峭石斩荆棘、撕扯开掩盖着的层层雾纱,让每个语文老师擦亮眼睛看清语文的本色。笔者内心对语文教学的百般柔肠和对语文教学现状的无限焦灼流泻于他的娓娓道来。想来,也许更多的是为他对语文事业的一种执着和忠诚所感染吧!
喜欢他的通透明了——痛快
文章虽然不长,内在的术语也不多,高深的理论更是少之又少,每句话,每个章节一目了然却也耐人寻味。不过,文章讲述层次清晰,从何谓本色语文,到本色语文的构成要素,再到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语文课如何落实本色语文,话题由表及里,层层推进,不断深入。每个话题由复杂到简单,由模糊到清晰,或演绎或分析,或推理或论证,有理有据,阐述得清晰明了,相信每一个读完本文的语文老师都会有洗脑的感受,通透明了。
喜欢他的精辟犀利——震撼
把争论不休,日益泛化的语文的本色和劳动人民的本色作比,虚化和泛化的概念马上得以实化和定位。关于“语文的本色如核,另外诗意教学、情境教学、创新教学等是围绕在这个核之外的思想和流派”,又是多么精辟的描述!让诸位语文老师结合切身体会感受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的无限夸大,让诸位语文老师设身处地感受自己对孩子学语文的期望来感受语文教学的意义。又是多么犀利的比方!在最后谈到教学中落实本色语文时,针对目前课堂上暴露出的语文教师自身语文素养、语言意识、语言敏感度等问题时,尽管把语文教师批得体无完肤,但相信读者也会心服口服。是的,论述尽管犀利,批评尽管尖锐,但带给读者的却是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
所以喜欢这篇文章,将其另存于自己的文件夹,要不时地拿出来咀嚼咀嚼,让自己做一个本色语文的清醒者。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