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每日导读>>文章内容
课堂教学评价,怎一味表扬了得
发布时间:2006-05-15   点击:   来源:转载tqz   录入者:徐友新

当前不少课堂,教师评价学生时表扬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给予学生的表扬越多,就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不过,我们的学生会怎样看待表扬?利用一次教学反馈的机会,我在问卷的末尾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你喜欢老师表扬吗?(喜欢不喜欢)你觉得表扬对你的作用大吗?(很大 一般 很小)

2.如果让你对老师的表扬发表意见,你有什么样的建议?你认为老师应该怎样表扬?

结果,在我任教的五年级两个班中,100%的学生表示喜欢老师的表扬4875%的学生表示表扬对自己的学习影响“很大”,40%的学生表示表扬对自己的学习影响“一般”,1125%的学生表示表扬对自己的学习影响“很小”(出乎意料之外)。过后通过谈话得知:这9个学生之所以选择表扬对自己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学习是自己应该做好的事,跟老师表扬不表扬关系不大。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有几个学生这样写道:

“我喜欢老师的表扬,但也希望老师批评,因为我做题时太不细心,希望老师能经常提醒我。”

“我觉得XX课老师‘只表扬不批评’不好!有同学违反纪律她也不管。”

“我希望老师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同学们答对太简单的问题时不要表扬,答对难题时再表扬,我会觉得很兴奋。”

童言无忌,值得深思。现在的课堂,表扬是不是太滥了?我们的老师,是不是过于宽容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在实践中是不是被演绎得“过了度…‘走了形”?笔者以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一:狭隘地理解课堂评价,将评价等同于表扬,认为评价 就是一味叫好。

有人用“四过”“一弱”来概括当前数学课堂评价的现状。“四过”是指表扬过滥、过频、过高、过花(表扬花样不断翻新,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双管齐下)。“一弱”是指廉价的表扬使得学生个个志得意满,精神亢奋但心思浮躁,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趋于弱化。

更有教师这样调侃:“表扬成了课堂名符其实的‘赠品’,来就送,买就送!”——将表扬比喻成商家用以招徕顾客、进行促销的“赠品”。这种“赠

品化”的表现,本质上就是将评价与教学活动本身相分离,为评价而评价。还有很多教师,赞赏性的语言已经不自觉地成为评价的口头禅。不管学生问题回答得正确与否,一概是“很好”“你真聪明”,或者顾左右而言他:“你的回答真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

俗话说“糖吃多了也腻人”。固然,每个学生都喜欢表扬,但表扬绝不是多多益善。相反,过度表扬是有害的,容易导致学生心思浮躁,不利于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数学思考。也正因为如此,现在的一些学生往往表现得自信有余而细致不够,兴奋有余而冷静不够,热情有余而毅力不够。

对策:表扬要有效、有度,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

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该表扬时,慷慨真诚;不该表扬时,守口如瓶。所谓“有度”,就是要掌握表扬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是不相同的。如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优生对于老师是否表扬往往表现得无所谓,受了表扬也常常是反应平平;而后进生则不然,他们很在乎老师的表扬,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受到表扬后也能高兴一番。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候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也不相同。如学优生在解出难题或者对某题有新的解法时,他们就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赞扬,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会感觉很兴奋”。简而言之,表扬要贴近学生的心理,在学生需要时及时表扬,在学生在乎时及时表扬。

当课堂气氛相对沉闷时,教师的表扬可以更加煽情一些。而当学生显得浮躁时,教师应该适当减少表扬的次数。

误区二:片面地理解尊重学生,将尊重等同于迁就,不敢理直气壮地批评。
课堂上,不少教师善于将表扬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对于学生的错误,尤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教师缺乏应有的批评底气和批评艺术。难道现在的学生已经变得不需要批评了?以下是笔者在一节课中记录下的两个镜头。

镜头1:小组合作时,一个学生紧攥着学习材料,不愿与其他同学合作,急煞了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一个学生向老师求助:“老师,XX故意捣乱!

镜头2:两个学生貌似端坐,但私下里拳脚相加,最终一生忍不住大叫“哎哟”,惊动了课堂。

但奇怪的是,执教老师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似乎被施了“障眼法”。对此,——位学者的话振聋发聩:“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只是教师的失察,而是渎职!”曾几何时,“批评”成了教师观念里一个颇为尴尬的词。一方面,学生许多错误的行为、思想、观点需要批评和纠正;而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变得越来越缩手缩脚。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已经成为迁就的代名词,甚至已经异化为对学生的放任。

对策:重视表扬,但不应偏废批评

批评与表扬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不可缺其一。但这里所谓的批评,不是板起脸孑L的呵斥,不是令人无地自容的挖苦,更不是贬损人格的辱

骂。批评同样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批评需要智慧,批评要讲究艺术。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两种方式的批评效果很好。

幽默式批评。幽默式批评即寓批评于诙谐之中。如我把做题比作杀敌,学生粗心大意时,我会笑呵呵地批评:“呵,又牺牲一回!”“做五道题,你牺牲了三回,这下可得细心了!

自省式批评。“批评的智慧在于让学生成为自我的批评者。”自省式批评的最大优点是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较持久。

误区三:课堂评价关注知识与技能多,对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关注不够。

从教师的评价语言不难看出,教师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如“你真聪明!”“你的想法真奇特!”“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而对

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过程、合作意识、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比较欠缺,尤其是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不够重视,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丢掉”。如计算教学,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习惯和耐心、细致的品质,虽然计算的难度一再降低,但计算的正确率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再如合作学习,不少课上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并未真正形成。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与教师的课堂评价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对策:评价要关注全程,关注全面

所谓“关注全程”,就是关注学习的全过程。新的评价理念认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而,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堂评价不能游离于教学活动本身而存在。所谓“关注全面”就是课堂评价要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各个方面,不能择其一而忽略其余。只有在纵向上关注全程,在横向上关注全面,课堂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