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2:00工作室成员报到后,首先,由本次活动承办学校姜校长、周校长向工作室成员介绍学校的基本概况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情况,两位校长对工作室成员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大家在1天半的活动时间里交流、学习、生活愉快;随后,工作室领衔人李长志向学校领导和成员简要介绍了工作成立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关情况,并向两位校长和武进区教育局教育科王为民科长颁发的聘书,聘请他们为工作室专家顾问。通过简单汇报交流,使大家思想上形成了共识,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下午3:00开始,根据活动日程,在工作室领衔人李长志带领进入工作状态,首先由执教者邹美菊、郑伟锋、周秀兰进行说课——成员集体备课——执教者与学生交流——执教者再次备课——听课者备课——晚上进行了分组交流——3日上午执教者分别进行上课——3日下午评课,整个活动进行过程中,反映出执教者以及成员准备充分,说课、上课生动活泼,交流发言、勇跃,有争论,有讨论,气氛热烈而和谐。
会上,工作室领衔人李长志老师作了《新课程、新理念、新体育》的专题汇报。通过学习,加深了成员对体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育新课程教材的特点理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作室领衔人李长志与成员明确近期工作任务(1)三年个人成长发展目标;(2)完成子课题的方案设计,早日展开有效研究;(3)尽快建立个人网页,沟通工作室内外交流的通道。李老师严谨认真、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让工作室的所有成员,肃然起敬。
收获:
(1)活动组织、管理、协调等能力到锻炼与提高;
(2)进一步加深了对体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育新课程教材的特点理解;
(3)对模块教学的认识
困惑:组织形式与学生兴趣的问题;
常州市名师工作室小学体育篮球模块教学研讨会·研究课教案
快乐小篮球(水平二)
地点:礼嘉中心小学 对象:三(2)班 时间:2006年2月3日上午第二节 执教者:郑伟锋
教学
内容 |
行进间运球 |
重点
难点 |
学生能做出用掌指部位触球的运球动作,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小篮球与游戏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篮球之运球技术,掌握简单的运球技术;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在练习与游戏活动中,提高自己篮球运球的能力,发展学生奔跑、跳跃、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 情感目标: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 |||||
设计思路 |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三年级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运动参与为主线的教学策略;教师用语言进行适度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熟悉球性,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模仿、尝试、体验学习;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协作小组,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质疑、解疑,教师适时点拔,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启发学生尝试挑战自我,发挥想象,创编“玩球”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体育学习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研究
目的 |
探索小学体育篮球模块教学和设计与实施中的策略 | |||||
课的
结构 |
教学内容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
激
发
兴
趣 |
1.课堂常规
2.“找球”“手部玩球” (熟悉球性) 3. “运球桶球”
|
1.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宣布课任务!
2.组织学生分散绕着洒落在球场上的篮球慢跑,要求不能触到球;听到信号每人拿一个球“玩球”;教师带领学生“手部玩球” (6种) 3. 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桶球”游戏 4. 教师(或引导学生)评价。 |
1.学生成四列横队,认真听,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与目的!
2.学生分散绕着洒落在球场上的篮球慢跑,听到信号每人拿一个球“玩球”;人手一球跟着老师模仿性的练习;
3.学生在篮球场内,边运球边想办法捅别人的球。 | |||
感
知
动
作 |
原地运球 | 1.出示“彩色手掌”(手套),重点强调手触球的部位;
2.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原地运球;教师用语言提示变换练习方法(高、低运球、左右手交运球、变速运球等);教师观察学生,随时点拔; 3.组织学生“运球读数”,来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 |
1.学生观察、思考,回忆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跟随老师模仿练习;
2.学生自由组合成2~3人的协作小组,在老师的提示下做各种原地运球动作;并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新的花样来;
3.学生要做原地原运球过程中,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的数字; | |||
课的
结构 |
教学内容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
体
验
要
点 |
行进间运球 | 1.引导学生体验行进间运球动作,带领学生成一路纵队做直线运球走→快走→慢跑运球;
2.教师讲解示范行进间运球动作;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行间运球;引导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运球接力赛;教师观察学生,随时点拔; 4. 教师(或引导学生)评价。 |
1.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模仿、体验行进间运球动作;
2.学生观察、思考,模仿练习;
3. 学生自由组合成3~5人的协作小组练习行进间运球;寻找小组进行运球接力赛; | |||
巩
固
技
能 |
“运球桶球” | 1.组织学生最次进行“运球桶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篮球活动;
2. 教师(或引导学生)评价。 |
1. 学生在篮球场内,边运球边想办法捅别人的球。 | |||
明
理
悟
情 |
1.“玩球”
2.小 结 3.课后练习 4.布置还收器材 |
1. 组织学生进行“球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篮球活动;
2.教师(或引导学生)评价。 3.引导学生课(校)外进行篮球活动 |
1. 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协同合作,创造出新的“玩球”方法。
2.学生说一说本课的得与失! 3.学生能在课(校)外与伙伴一起打篮球;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篮球知识。 | |||
场地器材
安排 |
1面篮球场
小篮球50个 “彩色手套”1付 |
课后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