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室——明确了研究方向
国内部分研究是对学校体育开设的体育教学项目进行模块式研究,而工作室是对学校开设体育项目的水平段和领域段进行研究,比如说:速度类50M教学,水平一中的各个领域段为几课时,怎样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等等。
2、工作室——很好的一个平台
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结识了常武溧地区的一些体育骨干教师,我深知这是一个地区性体育教学互动的好机会,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出去向别人请教,学习,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工作能力。
3、工作室——责任感的提升
工作室的规章制度很是明确,室内无需无能之人,无需慌滥竽充数之辈,需要苦干、实干、巧干型的成员,在教研室李书记的带领下,明确了工作室研究的主要内容:《小学体育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明确了自己所要研究的项目《小学体育径赛类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根据工作室计划,2006年3月2——3日全体工作室成员将在武进礼嘉中心小学开设为时两天的小学体育篮球模块教学研讨活动,活动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第一天晚上8:00——9:00都安排了活动内容(分组讨论:如何评课及模块教学评价表的设计),从这点让我们感受到工作室组织的严密,领导的认真,同事们的刻苦。
晚上,我和李益平睡在一个卧室,就明天如何根据自己评价的方向对明天三节研讨课的评价进行了商妥,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没能悟出多少有价值的依据。到了下午的评课,大家都感觉到了一点,就是目前依据我们的水平还不能很快的根据自己评价方向对三节课进行评价分析的问题,但我们队伍里面也有专家,他们的分析水平远远超越了我们,我从华城小学张勇卫老师评课的内容中初步了解了如何就资源开发方面对课进行评价的方法,确切的说就是一节课中有没有课程的新理念——资源的开发。比如:周秀兰的课中,学生在分组进行练习跳四方、跳太阳时,有一组学生没能安老师的要求进行,反而自发地进行另一种行式的跳的创新练习,而周秀兰老师及时的对学生进行了纠正——安老师的意图进行,其实这就是学生的创新体现,这就是资源,周老师应该及时发现这一小组的创新方式,然后进行正确的引导,再让其它小组模仿学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更多的创想空间。
最后,是我自己的一点小小体会: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能够自我鞭策。一切以学为主,我们还很年轻,学校体育教学需要我们,我们责任重大。一切以学为主,我会以参加工作室为契机,把握每次学习的机会,为学校体育教育事业而刻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