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门名称 |
语文组 |
负责人 |
朱江月 高鸣鸿 | ||||||||
|
部门成员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工作时间 |
学历 |
职称 |
特长 |
备注 | |||
|
张建英 |
女 |
31 |
1995.8 |
本科 |
小高 |
课堂教学 |
年级组长 | ||||
|
居建芬 |
女 |
32 |
1989.8 |
本科 |
小高 |
课堂教学 |
| ||||
|
王晴薇 |
女 |
32 |
1992.8 |
本科 |
小高 |
教学科研 |
备课组长 | ||||
|
马燕芬 |
女 |
26 |
1996.8 |
本科 |
小一 |
课堂教学 |
| ||||
|
许晓曙 |
女 |
34 |
1991.8 |
本科 |
小高 |
教学管理 |
教导主任 | ||||
|
蔡丽华 |
女 |
31 |
1993.8 |
本科 |
小高 |
课堂教学 |
年级组长 | ||||
|
邵沪杰 |
女 |
27 |
1996.8 |
大专 |
小一 |
课堂教学 |
| ||||
|
白 露 |
女 |
29 |
1995.8 |
本科 |
小高 |
课堂教学 |
| ||||
|
金旭锋 |
女 |
27 |
1996.8 |
本科 |
小高 |
教学科研 |
备课组长 | ||||
|
吴静娟 |
女 |
40 |
1982.8 |
大专 |
小高 |
课堂教学 |
| ||||
|
薛 燕 |
女 |
32 |
1990.8 |
大专 |
小高 |
德育 |
大队辅导员 | ||||
|
郦少春 |
男 |
24 |
2003.8 |
本科 |
见习期 |
信息技术 |
| ||||
|
潘银婷 |
女 |
30 |
1995.8 |
本科 |
小高 |
教学科研 |
备课组长 | ||||
|
高鸣鸿 |
女 |
32 |
1990.8 |
本科 |
小高 |
教学科研 |
学科主任 | ||||
|
毛如静 |
女 |
29 |
1996.8 |
本科 |
小高 |
课堂教学 |
| ||||
|
丛 雪 |
女 |
24 |
2003.8 |
大专 |
|
信息技术 |
| ||||
|
王小娟 |
女 |
27 |
1995.8 |
大专 |
小一 |
课堂教学 |
备课组长 | ||||
|
陶 琳 |
女 |
31 |
1995.8 |
本科 |
小高 |
课堂教学 |
| ||||
|
郭玉琴 |
女 |
33 |
1988.8 |
大专 |
小高 |
德育 |
教导处副主任 | ||||
|
徐 月 |
女 |
26 |
1996.8 |
大专 |
小一 |
课堂教学 |
| ||||
|
宋晓艳 |
女 |
30 |
1996.8 |
本科 |
小高 |
课堂教学 |
| ||||
|
朱丽萍 |
女 |
33 |
1992.8 |
本科 |
小高 |
课堂教学 |
办公室主任 | ||||
|
陈雅君 |
女 |
23 |
2003.8 |
本科 |
见习期 |
信息技术 |
| ||||
|
周正先 |
女 |
52 |
1968.10 |
大专 |
小高 |
德育 |
| ||||
|
朱江月 |
女 |
35 |
1987.8 |
本科 |
小高 |
教学科研 |
学科主任 | ||||
|
许 倩 |
女 |
30 |
1994.8 |
本科 |
小高 |
德育、教学科研 |
大队辅导员 | ||||
|
徐云芬 |
女 |
52 |
1968.11 |
中师 |
小高 |
|
| ||||
|
方海红 |
女 |
27 |
1997.8 |
本科 |
小一 |
课堂教学 |
年级组长 | ||||
|
杨弟慧 |
女 |
50 |
1966.8 |
中师 |
小高 |
|
| ||||
|
陆 轩 |
女 |
33 |
1988.8 |
大专 |
小高 |
课堂教学 |
备课组长 | ||||
|
任 红 |
女 |
38 |
1987.8 |
本科 |
小高 |
课堂教学 |
| ||||
| 部门情况简析:
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年轻的、壮大的集体,29位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每位教师平均年龄30出头,除退休留用教师外,其他教师学历均在大专以上,本科学历数也在逐年增加。许多语文教师都身兼数职,在学校其他岗位担任着重要的职责,如一位担任教导处工作, 三位担任学校大队部工作,两位担任学科主任工作,四位担任年级组长工作,六位备课组长,同时有27位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语文教师普遍工作头绪多,工作量大,工作负担重 。尽管如此,每位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目标,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在大家的努力下,语文组曾多次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 | |||||||||||
| 今后三年发展构想及具体安排:
1.磨练课堂教学能力 紧密结合日常的教学工作,以校本教研为基本方式,分低、高两个年段,一学期以相对集中的一个阶段为期限,进行随堂课开放活动,同年级互相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同时由学科组聘任有关人员组成评委,对随堂课进行考评,以市教研室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标准进行评价,等第为“优”的教师,下学期可免考。等第为“良”的则为达标,没有达到“良”的要再考,直到达标为止。 2.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为了促进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结合校本教研的要求,教师须每月撰写反思故事或案例分析一篇,我们就把这作为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途径之一,并以此为考评内容,不仅要达到规定的量,还要有一定的质。期末,由学科组聘请有关人员对每位教师的反思故事或案例分析进行评定,打出“优”、“良”、“中”、“下”四个等第,为作教学研究能力评价的一种参考。如教师在本学期有论文获奖,或有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发表,即为“优”。 3.开展阅读积累活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和深厚的积累。下学期语文组将开展阅读积累活动。学期初学科组列出必读书目,图书室配备书刊,提供物质保障。每学期开展两次左右的阅读沙龙、交流读书心得。期末,参照图书室借书记录及沙龙发言情况评定阅读情况。 4.开展演讲比赛 结合工会的有关活动,开展演讲比赛,提高语文教师写作、口头表达、朗读等能力。 以上四方面的活动都将记录、收集原始资料,经学科组认定,收入教师档案袋,作为教师学期考评和其他职称考评的依据。 以后各学期的具体安排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参照此计划另行制定。 | |||||||||||
| 对学校行政的希望和要求:
希望学校行政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语文组的工作,为我们的工作出谋划策。
| |||||||||||
| 领导审阅意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