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加范围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工团支部全体成员。
二、总体安排
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时间总体上在一个半月左右,分宣传动员、学习教育和总结提高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10月28日-11月10日)。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全市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宣传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争取党政支持,建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措施,奠定主题教育活动的思想和组织基础。本阶段重点开展“光荣的中国共青团”主题宣传活动,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1.调查摸底,制定方案。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本单位团员队伍和基层团组织现状,找准组织建设、团的工作和团员、团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教育活动日程安排,并于11月5日前把本单位的教育活动方案报常州市教育局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建立机构,精心组织。向党组织专题汇报主题活动情况,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成立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领导工作机构,及时安排部署本单位的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切实把团员意识教育纳入本单位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营造浓厚的党建带团建氛围。
3.召开会议,宣传发动。召开动员会议,抓好宣传发动。要重点做好团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使他们明确活动的实施步骤及具体要求。
第二阶段:学习教育阶段(11月11日-11月30日)。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每个团员明确增强团员意识的目标和措施,并认真落实整改。本阶段重点开展“学理论知团情”主题学习活动和“新时代新风采”团员标准大讨论活动,重点抓好五个环节:
1.组织学习。重点学习《党章》、《团章》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文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学习教育的方式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个人自学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在学习期间组织团员结合学习内容对当前团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团员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通过邀请党政领导作形势报告、举办辅导班、先进典型报告会、演讲、知识竞赛、观看电教片、主题团日等形式,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团员学习的自觉性。开展学习以团支部为单位进行适当的集中学习。
2.标准讨论。开展新时期共青团员意识教育大讨论活动,围绕团员意识教育的主题,组织开展“什么是团员意识”、“如何体现团员意识”、“怎样加强团员意识”的专题讨论,制定出团员先进性标准。组织团员对照团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团员先进性标准,对照检查自己各方面的现实表现,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刻分析思想根源,认真进行全面的自我总结。
3.对照检查。组织团员按照《团章》要求,对照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具体标准及团员意识主要表现以及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自我总结,对照检查个人在理想信念、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组织团员对照《团章》的要求,查找自身差距,剖析思想根源,搞好自我总结,明确努力方向,形成个人总结分析材料。
4.民主评议。在学校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通过谈心、座谈、设立意见箱等形式收集大家对团组织和团员个人的意见建议,并形成评议意见,在全校范围内通报。
5.边学边改。本阶段确保每一名团员做到“七个一”:至少听一次团课、学一遍团章、进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读一本学习辅导材料、写一篇学习心得、参加一次讨论活动、公布一份增强团员意识的方案。与此同时,要广泛开展“向党员看齐、为团旗增辉”好事实事竞赛活动和“交纳特殊团费、心系贫困学子”主题活动,坚持做到边学边改。重点动员广大团员开展结对帮扶、志愿者行动和“身边的希望工程”。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12月1日-12月20日)。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成效,建立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工作制度。本阶段重点开展“我与‘三创’同行”主题实践活动,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提出评议意见。团支部根据民主评议情况,综合团员平时学习、工作情况,实事求是地对每个团员提出评议意见,指出缺点和不足,提出希望和要求。评议意见向团员进行反馈。
2.认真搞好整改。以团支部为单位,每名团员形成书面整改方案。对评议优秀的团员进行表彰,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团员进行帮助教育。
3.落实整改成效。积极开展“我与‘三创’同行”主题实践活动。以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为着力点,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促进团员青年全面发展。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好“向党员看齐,为团旗增辉”好事实事竞赛活动。
4.建立长效机制。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基本结束后,用一定的时间,着力抓好长效机制的建立,巩固教育活动的成果,让团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育活动带来的变化和进步。
三、具体要求
团支部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真正达到增强意识、加强组织、活跃工作、服务发展的目标,不断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1.紧扣实际深化主题教育。要紧密联系常州“两个率先”和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联系学校的实际,认真分析团员队伍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对团员的团情知识教育和光荣感、责任感教育,开展重温入团誓词等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激发团员的政治热情,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增强组织意识。进一步重点明确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和任务,深化“党带团”的主题教育,做到“永远跟党走”。同时,结合全市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进行情况,及时部署各种形式的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不断促进全市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2.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对象为教工团员。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在加强团员学习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克服集中学习与工作安排的矛盾,精炼有效地对教工团员进行教育指导,真正实现“两不误、两促进”。
3.扎实推进团的组织建设。以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常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的实施意见》和团市委《关于在全市团组织中深入开展团建创新创优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健全团的组织网络,加强团组织的班子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推进团组织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加强团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和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类工作机制,不断活跃团的工作,为团的事业发展注入蓬勃生机。
4.提高团员青年服务大局的能力。引导团员青年将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实践效果,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青年文明号”、“先进团支部”争创活动为依托,不断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广大团员的先锋模范意识。
四、加强对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领导
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是共青团的一项重要工作。团支部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认真实施,以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高质量,确保教育活动的高质量。
1.争取学校党支部的高度重视。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不仅是共青团自身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党的建设的需要。团组织要争取党组织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行动上的全力支持、工作上的统筹安排,确保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成效明显。
2.建立领导责任制。团支部主要负责同志是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团干部要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真组织,带头参与,以身作则。
3.建立团干部工作联系点。做好与团的品牌活动的结合,积极带领团员参与青年志愿者行动、争创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团员的文明意识和先进形象。
4.建立督查制度。学校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开始后,团支部将建立活动督查制度并聘请监督评议员,对团支部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保证各阶段工作环环相扣,稳步推进。
5.建立定期总结制度。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中,在每一阶段即将结束前,及早制定下一阶段的计划。教育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和把握团员教育的规律,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成果。
6.加强对教育活动的宣传。积极联系各新闻媒体和充分利用团属宣传阵地开辟“共青视点”、“团建看台”“团员风采”等栏目,大力宣传优秀团员代表,用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引导舆论、引导团员。及时反映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及成效。特别要注重以身边优秀团员的事迹教育团员,增强团员广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报道,不断掀起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热潮,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