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练习课的专题研究,可以说是策划已久,因为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新授课的各种内容都已有过专题的研讨,对其教育价值和课堂教学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于细节操作也得到了一些指导。唯独练习课,听到的不多,敢拿出来上的就更少,是一个“软肋”。而每次形成性测试下来的质量分析交流中,大家又都分明地感受到,练习的质和量不成正比,学生没有越练越活,而是更乐意做简单的操作工。如何正确地为练习课定位,如何确定练习课的目标,如何让练习课活起来,如何提高练习课的效率……这些问题成为老师们心头的困惑。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先花工夫进行了理论学习,分头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杂志上、网上,看到练习两个字数学老师们就会聚焦。搜集的大量资料在小教研组范围内进行交流、讨论,大家读一读,和自己的实践比一比,希望籍此对练习的原理、练习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练习课的类型等增加些了解。
在有了一定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各年级根据自己的理解又分别制定了更细化的研究目标,如:二年级进行估算的专题练习,三年级进行单元整理的练习,四年级着力在练习课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五年级在练习中体现学生思维的提升。有了明确的目标,课堂活动设计就有了指向性,二年级用层层递进的练习,教会学生估范围、估大小、估总数,帮助学生从朦胧地感悟到清晰地理解、熟练地运用。三年级用课前复习,课上竞赛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熟识程度,达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在说课评课活动中,教师们对自己的预设和课堂实际呈现出状态进行了反思和重建,对自己的操作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深有感触。其他听课老师也是热烈地响应,有问题的提出,又针锋相对的争辩,更有积极地出谋划策。活动结束的铃声响起,而大家依旧欲罢不能,讨论在持续,我们的研究也将持续下去,因为,我们所期望的积极、主动、高质量的互动还没有真正出现,对练习课,我们还有很多要问,还有很多要实践,还有很多要思考……